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国人的法治意识增强,“婚内强奸”行为是否应当入罪已经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但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对于婚内强奸入罪的界定仍旧模糊。因此,近年来“白俊峰案”、 “王为民”案促使我们思考:丈夫能否成为强奸罪的主体,换句话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采取暴力手段,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能否构成强奸罪。
简介:摘要: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以来是各类犯罪的重要一环,在环境污染犯罪中体现的更是明显。环境污染类犯罪的认定有别于传统类型的犯罪,环境污染所造成损害的认定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具有多因性和多变性、延时性和间接性、经济性和条件性等多种特征,基于该特征,认定污染环境类犯罪中最根本的一步便是界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现代城市中,地势环境往往更为平坦,建筑构造更为复杂,人口密度更为集中,综合性远远超过自然环境领域,城市中的水灾害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时,其波及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可想而知,认定因果关系便显得更加棘手。若因果关系无法准确界定,则环境污染行为的惩戒将介于行政处罚与刑事违法之间,难以有效区分,甚至容易放纵犯罪、处罚无辜。在实践中,一些污染环境类的案件无法准确的适用法律条文,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因果关系认定的那一环出现了偏差,因此深入的探讨城市环境污染中因果关系的界定,对准确、有效的打击环境污染类犯罪,保护生态家园具有重大深刻的意义。
简介:摘要:为解决信息网络犯罪产业链中的独立性和危害性问题,学界提出量刑规则说、共犯行为正犯化说、中立帮助行为说等观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对共犯行为正犯化的实践,应当妥善把握立法的包容性和司法的审慎态度之间的关系,对“明知”“犯罪”“情节严重”等标准的内涵做严格的把握,使该罪名真正发挥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网络犯罪样态的兜底作用,并时刻警惕刑事责任不当扩张。
简介:摘要 : 当今世界,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社会上,李斯特观护刑思想已经对各国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各国也都逐渐认识到实行审前羁押、审判甚至监禁并不能最大程度地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表明,尊重未成年人,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 构建涉罪未成年人观护体系 ,符合国际社会上各国少年司法的趋势和潮流 。 涉罪未成年人观护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未成年人司法文明的进步,实现涉罪未成年人的非监禁化与社会化目标,一方面保证了涉罪未成年人受到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避免了交叉感染和标签化作用,教罚并行对涉罪未成年人再改造使其复归社会。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二维码在日常交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偷换收款码谋取非法利益。对于该行为定性的观点莫衷一是,但主要焦点还是围绕着该行为究竟是定诈骗罪还是盗窃罪来说。本文主要从剖析该行为给出一定的见解,从而在刑法基本原则的限度内谋求相对合理的规范性评价。
简介:摘 要:贩卖毒品罪是典型的贪利型犯罪,依法没收犯罪人违法所得,“打财断血”使其丧失再犯能力,是打击贩卖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这一打击目的,《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一切财物,应予追缴或责令退赔” 。但因该规定过于原则、笼统,贩卖毒品罪判决时关于追缴违法所得缺乏具体操作指引,同案不同判现象频生,都显示贩卖毒品罪违法所得计算标准、裁判规则存在检视空间。但是,反思的真正指向有待通过实证分析予以厘清。
简介:摘要 通过对现有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案例分析和行政前置要件的学理分析,造成本罪名适用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刑事不法依赖于行政不法判断,但是行政前置要件的前提模糊,“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所规定的主体不明,责令改正的性质和内容均没有相关规定,导致行政法与刑法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衔接。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合理规范责令改正通知作出的标准,增加相关权利人的救济途径,破除行政不法对刑事不法判断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