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是非得失的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可能性的三种论点(中国人学到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的结果,而不是文本。中国革命建设的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但反对以文本为标准不是轻视文本和文本研究,对文本的误读也会造成恶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 检验标准 文本 实践
  • 简介: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中国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一般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发展过程,它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科学理论为解决科学社会主义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高难度的课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商品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本的中国、时代、大众(合称'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理论自信的固本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文化工程。MEGA文本'三'的理论基础,包括MEGA的文本语言转换、文本传播规律和文本方法论等问题。当前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全方位对接文本转换,提升MEGA文本'三'的能力水平;二是改革经典文本生产体制,构建MEGA文本'三'的社会合力;三是跟踪利用文本成果,优化MEGA文本'三'的发展过程。

  • 标签: MEGA文本 编译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农村工业是解决中国宏观经济内需不足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工业是实现中国工业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工业的实质和目的是通过发展现代的工业生产力大幅提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工业关乎中国工业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是推进农村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战略路径。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 简介:<正>自上个世纪末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熔铸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新精神;另一方面又面向世界,改革开放,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思考全球运动的全球问题,吸收当代哲学思潮,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益成果,丰富和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全球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世界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思维方式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提出,基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并传播。回答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必须回答"中马"(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与"马"(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中马"是"马"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中马"与"马"推进到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的"马"与"马"。"马"即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即"中国"马克思主义。"马"是"马"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最终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的""与"中马",即马克思主义大众、民族、时代。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和发展,通过""与"中马"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大众马克思主义、民族马克思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中马"是""的落脚点。

  • 标签: “中马化” “马中化” “马化中” “中化马” “化马中” “化中马”
  • 简介: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屈辱的一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挽救危亡前赴后继,各色各样的救亡学说都在历史舞台一一展现。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在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使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肩负起了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民族特色、中国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中国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进程第~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特色论思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历史 毛泽东思想 特色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简介: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世界历史进程实现自我创造开辟新的境界的历史。不仅改革开放,而且全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都不符合任何一种既定的理论,原因正是在于其独特的起始条件和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发奋图强和自我创造。

  • 标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进程 民族创新
  • 简介:当代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起飞期、体制转轨关键期和社会现代临界期。然而,在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和新课题。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道德风气的问题也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的目标是蛩建设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家,那么就应当把社会道德建设发展和经济建设发展二者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 标签: 社会现代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现代化进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道德建设 经济建设发展
  • 简介:以何种范式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研究,在当下学术研究并没有达成共识。有些研究其实是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研究之名,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程的规律性及其意义之实。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伟大成果,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种种"误读",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程的基本事实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历史与反思》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实践为进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品格的科学把握,将学术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从此拨开历史进程中所弥漫的层层迷雾,在实践的历史根基处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真理之光和价值之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进路
  • 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呈现出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基本态势。文化多样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既面对不可忽视的挑战,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应当从民生保障改善、新闻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熏陶、大众自觉践行等方面着手,并建立相关的机制体制,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常态、制度

  • 标签: 文化 文化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 简介:所谓党的现代,就是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指导理论、队伍素质、组织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规范和制度,以提高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执政能力。在全球的背景下加强党的现代建设,是我们党应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

  • 标签: 现代化建设 全球化背景 党的执政能力 可持续发展水平 党的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 简介:艺术是一个现代概念,艺术研究与艺术界、市场、社会分化、政治和美学五个领域有着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现代工业敌对,是一种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艺术与日常生活并非冷漠,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界产生了区隔,新的文化模式也培养了新的受众。通俗文化的流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主义诞生于艺术界,有其自身的文化动力。因此,审美的艺术不仅关涉个体"情感",而且提供了一种关于世界的特殊知识。这些有利于理解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 标签: 艺术 工业 现代性 美学
  • 简介:要对毛泽东的一生作出客观评价,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无疑是首要问题。而"非毛"论者在评价毛泽东时往往从既有政治立场出发,罔顾事实,采取种种不正当的方法来达到非议毛泽东。其主要手法有以下五种:一是采取当下标准不注意历史语境;二是断章取义不注重历史完整性;三是预设立场后寻找相关论据;四是虚构编造事实来肆意污蔑;五是混淆个人责任与群体责任。通过上述方法的使用,他们不顾事实真相,随意剪裁历史资料,按照其意愿进行重新组装,试图达到最终抹黑毛泽东的目的。正是他们拙劣手法的运用,使得其虚伪面目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

  • 标签: 非毛化 评价标准 常见手法
  • 简介:过去,由于受卢卡奇和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异化(Entfremdung)、拜物教(Fetischis-mu$)、物象(Versachlichung)、物化(Verdinglichung)等概念没有做严格的区分。但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区分过“物象”(Sache)和“物”(Ding)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物象和拜物教基本上同义;物象不同于异化,它属于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异化则是一种主客关系结构,从异化到物象意味着早期马克思思想框架的转变。卢卡奇、广松涉、平子友长虽然都讨论过物化概念,但如何定义物化还没有定论。今天,我国学术界应该将这些概念区别使用。

  • 标签: 异化 拜物教 物象化 物化
  • 简介:本文探讨了全球、空间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全球意味着空间障碍的不断被克服,而战争是克服空间障碍的主要形式。

  • 标签: 全球化 空间 战争
  • 简介:什么东西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之合法"成了问题?这个问题有一个可能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是中国的哲学或中国的哲学?若以一种寓含欧几里得几何空间关系的方式处理"中国"这个图像的衍义空间,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中国或不能中国而成了问题。但在更深层次上,这个问题应该与谁或者如何合法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相联系。作为这样的联系,它们要求认识一种以知识的问题和统治的问题为维度的合法视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