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1991年11月中越《联合公报》指出,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我国同所建交国发展关系最根本的原则,中越两国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每个建交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而中国同每个建交国的双边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总的基础上,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就中越关系来说,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同时,还有一些构成两国关系发展基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中越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睦邻友好关系 联合公报 双边关系 两国关系
  • 简介: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专心致志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不仅需要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最佳时期,而中国和老挝的友好合作关系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为中国同其它周边国家关系树立了榜样。

  • 标签: 中老关系 周边国家关系 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 中老边界条约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近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和增长趋缓,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减缓的趋势。后危机时期,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 标签: 后危机时期 东盟国家 经济发展
  • 简介: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上已出现相当明显的相互依赖,局部经济合作也有较大进展。但东亚与欧洲不同,至今尚未形成全区性的多边协调与合作机制。现在,东亚格局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已在许多方面影响该地区各国的重大利益。一、冷战结构的瓦解对东亚安全形势的影响

  • 标签: 经济合作 全区性 经济发展水平 后冷战时期 东盟国家 世界经济
  • 简介: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就国内战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政治体制弊端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进行,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那一套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健全,党内争论的方法越来越极端化。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末祈经济政策的终结。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列宁 政治体制 苏俄
  • 简介:宗教问题是影响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对于宗教问题的政策是一种宽松的甚至是放任的政策,这也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一枚隐性炸弹。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宗教政策 苏联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民国时期华侨与闽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以探讨闽西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社会发展的作用,俾供今天进一步建设闽西可供借鉴之用.

  • 标签: 海外华侨华人 下洋 中川村 胡文虎 东肖 苏维埃政府
  • 简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在中日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 台湾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历史问题 外交
  • 简介: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的“东向战略”与日本的“南下战略”在相动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点,印日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两国在经贸、亚洲与印度洋战略安全、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印日关系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受制于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印日两国同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其双边关系的走向势必将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印度 日本 地区安全 战略关系 中国
  • 简介:1953—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中苏贸易关系呈现前期发展较快、后期发展缓慢的状况。究其原因,前期两国政治关系热络,促成经贸关系红火;后期两国政治关系冷淡,导致经贸关系相应萎缩。尽管两国政治关系发展推动了经贸关系发展,但是经贸关系的发展却没有能够避免两国政治关系出现僵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中苏贸易关系不过是两国政治关系的一种附庸而已。

  • 标签: 赫鲁晓夫 经济贸易 中国 苏联
  • 简介:东盟成员国之间最近所发生的公开冲突使人觉得该组织已陷入了混乱。东盟早先显然未能对地区性经济危机和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的烟雾作出有效的反应,这是导致发生这些冲突的原因。东盟在1997年接纳缅甸和柬埔寨因发生军事政变而延迟进入东盟,同样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尽管人们对东盟的许多批评都表明他们对该组织的性质和起源知之甚少,但在过去的两年期间,东盟的时代(world)确实已变得错综复杂得多了。部分的原因是经济危机和东盟的扩大。然而,东盟所面临的挑战还来自国际金融性质的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形式的变化、成员国文明社会的发展。东盟正在设法解决对付这些问题。但它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

  • 标签: 东盟 军事政变 国际关系 冷战 冲突 成员国
  • 简介:在17世纪俄罗斯人到达远东之前,远东土著少数民族的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17世纪俄罗斯"文化人"的到来使远东出现了私人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开始在远东大地上产生.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和沙俄对远东的经济开发促使远东学校教育的诞生,18世纪中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从18世纪70年代起远东的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世纪中叶,远东地区竟没有一所学校,其教育远远落后于欧俄和西伯利亚.

  • 标签: 俄罗斯 远东 教育
  • 简介:本文以暹罗曼谷王朝时期的包税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华侨在包税制度的缘起、发展和走向衰弱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指出,华侨经济始终是暹罗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曼古王朝 暹罗 华侨 包税制度
  • 简介:2000年4月森喜朗出任首相,使日本政坛持续30余年的“角福战争”发生了历史性逆转。迄今,森派已产生了四任首相,该派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几经起伏,其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勾勒出一个由渐趋强硬到渐趋温和的曲线。中日政治关系的冷热变化也同时经历了这样的轨迹。

  • 标签: 中日关系 日本政治 森派 福田康夫
  • 简介:由于对斯大林的批判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最重要的一项政治活动,而这项活动又使苏共的路线、方针和许多苏联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所以人们对倒赫上台的勃列日涅夫将如何对待斯大林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勃氏在上台五年后才正式表明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在苏共中央正式发表的专门评价斯大林的决议和文章中,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评价和赫鲁晓夫时期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领导人平时发表的讲话及各类论著中,赫鲁晓夫时期多侧重于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则多侧重于肯定斯大林的功绩.

  • 标签: 苏联 勃列日涅夫 斯大林
  • 简介: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其危害程度要小于人们的预期。在经历了2009年的衰退之后,该地区经济迅速出现了复苏的势头,2010年将实现5%以上的中速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 标签: 危机时期 拉美 国家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2009年
  • 简介:日本对台湾的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自1895年4月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时止。日本在台湾的统治,以掠夺性的殖民经营为主要特征,但为了满足日本本土的消费和经济发展以及对外扩张的需要,台湾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等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发展,使台湾在日本统治时期已经形成了发展现

  • 标签: 台湾光复 社会经济基础 殖民政府 《马关条约》 无条件投降 台湾人
  • 简介:本文重点探讨在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如何干涉柬埔寨的独立和中立,直至最后支持朗诺一施里玛达集团推翻西哈努克政权,而西哈努克又如何在国际冷战环境下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中立的历史过程,由此揭示国际冷战对小国的重大影响,而小国在大国极端对抗中实际上难以置身事外,甚至难以维持独立和中立的地位。

  • 标签: 美国 柬埔寨 越南战争
  • 简介:俄罗斯从1992年起开始的经济改革,其特点是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以严格的信贷政策和强制性的限制预算赤字为方针的货币调整模式。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发展。在1992年初,由于大规模地推行了价格自由化,使价格指数的螺线迅速旋转上升起来。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多年来在国家直接指令性价格调控下发展起来的俄罗斯经济。使这一时期不具有成熟的价格体系。这种条件下,也就是说在这种没有绝对地供应水平不断升高的条件下,建立比较成热的价格体系是不可能的。同时,1992—1993年度俄罗斯经济财政稳定政策的矛盾性也阻碍了这一时期经济改革进程的完成。

  • 标签: 俄罗斯经济 问题分析 通货膨胀 俄罗斯改革 经济改革 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