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患者22例(26足),其中男12例(14足)、女10例(12足),年龄15~68(42.0±15.5)岁。患者均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患肢运动及步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测量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评价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32(23.1±5.7)min,术中出血量2~10(6.1±2.2)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2~9(5.7±1.9)d,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17.4±4.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跖屈肌力明显下降、痛性瘢痕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欠佳,1例患者术后诉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均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5,8)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1±10.5)分、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为11.2°±4.3°,均明显高于术前的(70.5±12.3)分、-6.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6、t=23.63、t=19.89,P值均<0.001)。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既实现了腓肠肌腱膜的彻底松解,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治疗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挛缩 肌,骨骼 腓肠肌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Z=-4.05,χ²=4.72,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7,-0.47,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χ²=1.68,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47,P>0.05)。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双通道 近端胃切除 自牵引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赤峰市医院连续收入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组(PG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组(TG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病理、术后早期(≤30 d)及晚期(>30 d)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术后3、6、12个月营养状况(BMI、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贫血指标(Hb、RBC)。结果共收治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83例,符合手术62例,每组各31例,每组各出现1例失访,每组各30例,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患者。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及贫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首次排气时间、开始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G组[(3.0±0.7)d vs (4.2±0.7)d、(7.9±0.9)d vs (9.0±0.9)d、(13.3±1.1)d vs (14.6±0.9)d,P<0.05],而手术时间稍长[(252.0±36.9)min vs (225.8±31.1)min,P<0.05];PG组与TG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7±81.0)ml vs (245.8±71.9)ml、(40.5±12.2)个vs (43.2±10.3)个,P>0.05]。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术后出现反流食管炎少于TG组(P<0.05)。术后3、6、12个月PG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TG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b、RBC均较术前降低,且PG组Hb、RBC高于TG组(P<0.05);而术后12个月PG组与TG组均无贫血。结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吻合术,Roux-en-Y 双通道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外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在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根卡压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院采用椎间孔外入路UBE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根卡压症17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9.2岁(范围45~71岁)。17例患者均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MRI示L4,5椎间孔狭窄伴椎间盘极外侧突出2例,L5S1椎间孔狭窄伴椎间盘极外侧突出15例;7例诊断为远外侧综合征,12例合并腰骶移行椎;17例椎间隙高度均降低,相应节段出口神经根和神经节卡压。切口在相邻椎弓根投影外侧2 cm处,S1因髂骨遮挡在髂骨内缘设计切口,以椎间孔外口峡部外缘为靶点,自峡部和上关节突外缘逐步磨除上关节突腹侧和尖部,必要时磨除遮挡的骶骨翼和横突下缘,去除增生的韧带显露出口神经根,在神经根腹侧显露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远外侧综合征沿出口神经根向外侧减压直至完全松解。术后及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acnab评分和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评估疗效及稳定性。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范围45~85 min)。术中磨除上关节突尖端、扩大椎间孔后均能充分显露出口神经根和突出的椎间盘,对远外侧综合征可沿出口神经根向外侧充分减压直至完全松弛无卡压,神经减压彻底。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CT示关节突关节大部保留。随访时疼痛和功能进一步改善,末次随访时VAS平均改善率为85.2%,ODI平均改善率为86.2%,根据Macnab评分优15例、良2例,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均无腰椎失稳表现。结论椎间孔外入路UBE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卡压症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并可较好地保留腰椎稳定性。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18~80岁;(2)术前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可内镜下切除并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3)腹部增强CT诊断为cT1~2N0M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2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5)同意行近端胃切除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已行新辅助放化疗、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资料不全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连续84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接受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开放手术组),23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男74例,女10例。Siewert Ⅱ型43例,Siewert Ⅲ型41例。开放手术组和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Siewert分型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长[(223±21)min比(161±14)min,t=15.352,P<0.001],但术中中位出血量[195(150,215)ml比208(192,230)ml,Z=2.143,P=0.032]较少,术后排气时间[(2.8±0.7)d比(3.3±0.9)d,t=2.477,P=0.015]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检出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2例(8.7%,吻合口漏和肠梗阻各1例)和5例(8.2%,分别为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各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3,P=0.231)。术后中位随访41.2(12.8~110.5)个月,开放手术组中有1例(1.6%,1/61)出现明显反流症状,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无一例出现反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4,P=0.422);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1例(4.8%,1/21)和4例(7.1%,4/56)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477)。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手术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胃大弯、胃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胃,以直线切割闭合切断远端胃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胃R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胃。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胃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胃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击发完成胃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近端胃切除术 双通道法 食管空肠π形吻合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的变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其早期癌的诊断与治疗率逐年提高,手术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已成为外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全胃切除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保功能理念逐渐被学术界重视并开展系列近端胃切除、保留远端胃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探索,其主要研究指标是抗反流疗效和对营养预后的影响。间置空肠和双通道重建疗效确切,但其操作复杂,成为全腹腔镜手术的难点。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和改善营养状况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回溯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医学中心经验,对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吻合与双重抗反流双通道残胃-空肠吻合重建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双通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自牵引后离断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CT三维重建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中的意义。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9(64.1±13.4)岁。病变节段:L2/3 1例,L4/5 18例,L5/S1 23例,L3/4合并L4/5 1例,L4/5合并L5/S1 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前患者均行腰椎CT扫描及三维容积重建,观察患者腰椎整体形态结构,使用放射工作站软件测量两侧椎板夹角、椎板宽度、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以及椎板下移程度,并进行腰椎节段间及侧别间比较。结果(1)棘突与两侧椎板呈“人”字形平滑连接,两侧椎板向两侧弧形展开。两侧椎板夹角自L3至L5逐渐增大,分别为70°±11°、78°±12°和9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5,P<0.001)。(2)椎板下缘向两侧延伸,椎板宽度自L3至L5逐渐增宽,左侧分别为(14.0±2.4)、(15.7±2.6)和(18.7±2.8)mm,右侧分别为(14.4±2.4)、(16.4±2.3)和(19.2±2.8)mm,各节段椎板宽度右侧均大于左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4.00、2.78,P值均<0.05)。(3)椎板末端逐渐增宽膨大成关节面,关节面L3/4~L5/S1逐渐由矢状化转变为冠状化,左侧分别为60°±10°、50°±9°和42°±11°,右侧分别为58°±11°、48°±10°和40°±13°。同一节段左右两侧对比,在L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5),在L4/5及L5/S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1.79,P值均>0.05)。(4)椎板下移程度自L3至L5逐渐减小,分别为(6.8±2.1)、(5.1±2.3)和(2.4±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P<0.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L3到L5,两侧椎板夹角逐渐增大、椎板宽度逐渐增大、关节突关节逐渐由矢状化转变为冠状化、椎板下移程度逐渐减小。了解腰椎解剖的节段性变化有助于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椎板去除范围的确定、对关节突关节的保护以及椎间盘位置的确定。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三维成像 内镜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近端胃切除术的45例Siewert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组(双通道组,15例)和食管残胃吻合术组(单通道组,30例)。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简要步骤:行空肠-食管残端端侧吻合(第一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行残胃大弯侧与空肠侧侧吻合(第二吻合口),关闭残胃断端;行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侧侧吻合(第三吻合口),关闭空肠残端。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相比单通道组,双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短,胃管引流液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单通道组比较,双通道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反酸、烧心、反流性食管炎以及餐后胀痛感)的概率较低,单次进食量增加,营养学指标较高(体质量增加量、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是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术式,具有减轻术后消化系统症状,增加患者单次进食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双通道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对不同类型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通道组(67例)和常规组(74例),结合阑尾炎类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监护人对腹壁切口的满意程度。结果三通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其中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性阑尾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7/67)、18.9%(1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显著低于复杂性阑尾炎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P=0.005)。三通道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腹壁切口感染率为1.5%,显著低于常规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应用于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尤其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可减少其腹壁切口感染可能。

  • 标签: 单孔多通道穿刺器 小儿 阑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R-Y吻合)这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胃上部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治疗团队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或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的80例早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及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双通道吻合组(32例)和R-Y吻合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30 d内的早期并发症和术后30 d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包括生存情况及营养状态)。生存情况用肿瘤相关生存率表示;营养状态的评估包括术后1年及2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水平以及体质量的变化,采用降低率表示,降低率=(术前值-术后观测时间点值)/术前值×100%。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除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联合脏器切除或早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近切缘距肿瘤上缘、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花费、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Y吻合组相比,双通道吻合组远端切缘更短[(3.2±0.5) cm比(11.7±2.0) cm,t=-23.033,P<0.001]、手术时间更长[232.5(63.7) min比185.0(63.0) min,Z=-3.238,P=0.001]、吻合时间更长[62.5(17.5) min比40.0(10.0) min,Z=-6.321,P<0.001]、术中出血更少[(138.1±51.6) ml比(184.3±62.1) ml,t=-3.4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中位随访18个月,2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97.5%,双通道吻合组为100%,R-Y吻合组为95.8%,两组术后2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术后1年时,与R-Y吻合组患者相比,双通道吻合组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降低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时,与R-Y吻合组患者相比,双通道吻合组患者的维生素B12降低率仍更少(P<0.001);两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体质量及血红蛋白的降低率相近(均P>0.05)。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用于早期胃上部癌的治疗安全可行。术后短期营养状况及长期维生素B12水平优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

  • 标签: 胃肿瘤,早期,胃上部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Roux-en-Y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多通道施源与常规阴道单通道施源器用于近距离治疗的剂量学差异,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近距离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5例自2019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术后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每位患者均采用3D打印多通道施源和常规阴道单通道施源进行CT扫描定位,并制定相应计划及评估,运用逆向剂量优化算法计算后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组施源器用于近距离治疗时的高危临床靶区、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的差异,选择最优计划实施治疗。结果采用3D打印个体化多通道施源设计计划的D90%、D100%、V100%、V150%与常规单通道施源设计的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的D2cm3与常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通道个体化施源靶区适形性好,可更好地保护膀胱和直肠,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 标签: 3D打印 多通道施源器 近距离治疗 逆向剂量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层出不穷,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辅助检查,细致详尽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病史询问及经典的视、触、叩、听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临床诊疗中,合理与适宜的检查是必需的,但“好的病史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并解读其报告,应建立在详尽准确的病史基础之上。仅通过全面而有技巧的问诊,可以区分90%以上的症状是眩晕或是非旋转性头晕,可以基本明确70%~80%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但头晕/眩晕病史采集并非易事,其涵盖疾病和内容非常广泛,需花费很长时间。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所侧重,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更高效地采集到更准确的信息?本文从头晕/眩晕诊疗思路入手,介绍面对不同患者的问诊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堵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其中URL中应用管路封堵40例(联合治疗组),MPCNL组40例,比较一次性碎石成功率、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种手术组中的差异。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联合治疗组87.5%(35/40),MPCNL治疗组97.5%(39/40),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联合治疗组97.1%(34/35),MPCNL治疗组97.4%(3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住院时间: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43.3±13.6)min,住院时间(5.2±1.5)d, MPCNL组手术时间(65.4±14.5)min,住院时间(8.4±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联合治疗组发热3例,MPCNL组术后明显血尿3例,后均行保守治疗好转,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L、MPCNL均为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靠手术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封堵器 输尿管镜检查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圆形吻合在全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存在两个难点:腔内钉砧头放置和吻合置入腹腔的良好通道。腔内荷包缝合及钉砧头放置技术不断被优化,但目前仍缺少理想的吻合置入通道。本文报道一种圆形吻合置入吻合新技术,于标本取出切口放置切口保护牵开,自其密封盖中央小孔置入钉砧头及圆形吻合,实现了理想气腹压力维持下,简单灵巧的吻合置入及腔内吻合。本文报道的3例在吻合过程中均无漏气,气腹维持良好,无中转开腹或使用其他吻合技术,术后恢复顺利。该圆形吻合置入吻合新技术,可作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腔内吻合一个新选择。

  • 标签: 胃肿瘤 完全腹腔镜手术 消化道重建 圆形吻合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氢水(hydrogen rich solution, HRS)对CPB大鼠心肌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1和AQP-4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CPB组、CPB+HRS处理组(HRS组)。S组不进行CPB、CPB组行CPB 60 min、HRS组在CPB前30 min注射HRS 6 ml/kg。CPB后2 h处死大鼠,开胸从腔静脉抽血离心后保存血浆,ELISA法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 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浓度。取心脏将左心室心肌切成4片,第1片心肌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第2片心肌组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第3片心肌组织计算其心肌含水量;第4片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AQP-1、AQP-4水平。结果S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有序,有清晰的边界和完整的细胞核;CPB组心肌细胞排列杂乱,没有明确的界限,有肌纤维断裂和核降解;HRS组心肌损伤形态改善。与S组比较,CPB组和HRS组大鼠血浆cTnI、hFABP浓度,心肌MDA含量、MPO活性及心肌含水量增加(P<0.05),心肌SOD活性降低(P<0.05);与CPB组比较,HRS组大鼠血浆cTnI、hFABP浓度,心肌MDA含量、MPO活性及心肌含水量降低(P<0.05),心肌SOD活性增加(P<0.05)。与S组比较,CPB组大鼠心肌AQP-1和AQP-4水平增加(P<0.05);与CPB组比较,HRS组大鼠心肌AQP-1和AQP-4水平降低(P<0.05)。结论HRS减轻CPB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QP-1和AQP-4水平有关。

  • 标签: 富氢水 体外循环 心肌损伤 水通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在小儿肾结石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行SMP和MPCNL治疗40例肾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SMP组(18例)和MPCNL组(22例)。SMP组男14例,女4例;年龄(7.9±4.4)岁;结石大小(15.41±5.63)mm。MPCNL组男14例,女8例;年龄(8.62±3.41)岁;结石大小(16.77±3.59)mm。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特点。结果SMP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间为(10.75±2.70)min,较MPCNL组(19.68±6.95)min短,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SMP组与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1%(18/22),手术时间分别为(83.33±46.72)min和(101.36±38.91)min,术后血红蛋白损失量分别为(7.59±7.51)g/L和(7.75±8.77)g/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SMP组出现Clavien Ⅰ级并发症1例(5.55%),MPCNL组5例(22.72%),均为术后发热,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Clavien Ⅱ、Ⅲ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术后B型超声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肾积水、肾萎缩病例。结论SMP与MPCNL对于儿童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微创碎石方法。但SMP与MPCNL相比,通道更小,镜体纤细,更适合婴幼儿或盏颈狭小、下盏结石的患儿。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微量标本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极少量眼内液标本可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眼内微环境信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随访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依据。为规范眼内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明确各种眼内液检测手段的实用价值及眼内液检测本身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点以及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讨论了眼内液检测的总体原则,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13-317)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肺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肺内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肺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肺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