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钱江晚报》多年的要闻编辑,我认为,做新闻标题,需要编辑有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能准确概括新闻事实,且有文采,能体现标题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有一定的深度,能揭示新闻报道的内在价值;三、在一些涉及重大题材的报道中,应正确体现新闻事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趋势和国家大政方针。
简介:作为主流媒体阵营中党报方阵的一员,地市党报是地市一级党委、政府的机关报纸、权威媒体,担当着地方新闻宣传的职责与使命。地市级党报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历史,且数量最多,贴近实际,与基层干部、群众联系极为密切,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可谓本土区域内引领舆论的'中流砥柱',地位不容小觑,作用不可替代。
简介:如果这些日记能为大家、为历史、为搞新闻摄影研究的人留下一个标本式的记载,那么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的。
简介:2005年8月,正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入高潮阶段,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局宣传处向我推荐延吉市看守所夏妍的事迹,并将她的事迹材料寄给了我。这个材料写的面面俱到,看过后,你只感觉这个人挺出色,但你感觉不出她出色在哪里。可是当我有机会到看守所亲自接触到夏妍并和她深入交谈后,我发现这个年轻漂亮的女管教的思想境界和对自己工作的感悟与众不同。难怪在她所从事的这项特殊的工作中会有这样出色的成绩了。
简介:成为一名记者那年秋天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采访,手机里忽然收到一位通讯员的短信息。采访过后打开一看,原来不是采访通知,也不是报料,而是祝福语——祝福记者在自己的节日里一切顺利。
简介: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可时值高考迫近,独木桥上的人仍然不少。他们有个大学梦。梦境一时真一时幻。武汉大学毕业生的这篇文章无疑将他们拉回了现实。在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眼里,大学已经失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成了名利场。学生们混文凭,老师们混职称。他不愿走寻常路,从而发问:"到底是我疯了,还是社会疯了?"
简介:
简介:<正>1876年12月2日,这个历年高考试卷中从未出现的日子,在中国外交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拖着病残之躯,以清政府钦差大臣、署礼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
简介:本文试图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借助《新民晚报》海外版的十年历史,来寻找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以及遗传和变异的轨迹,认识和了解其在非母语环境当中的共生与竞争处境,总结其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创新扩散方式和生存经验,为华文对外传播的进一步拓展寻找经验和规律。
新闻标题的三个层次——一位《钱江晚报》要闻编辑的札记
“如旧求新”亦风流——《头条新闻——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足迹》代序
一位摄影记者的抗震日记(2008年5月12日——5月22日)
对生命的感悟——通讯《一位与死刑犯“打交道”的女管教》背后的故事
记者:因为名字,我认定了你——一位后生记者写在2006年记者节前夕的随想
我真实的大学生活——摘自一位武汉大学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反思
一手拿针管 一手拿笔杆──记济南军区153医院三位女报道员
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第一位的任务——学习江泽民同志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
孤独的先行者——慈禧派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
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分析与发展策略——以《新民晚报》海外版为例看华文对外传播的创新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