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美国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日益提升,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机会日趋减少。为证明减少体育锻炼可能影响学习成绩,近50年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究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认知与学习成绩的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比分析近5年和5年前所发表的体育锻炼及学习成绩相关研究成果。共有125篇论文被纳入研究范围,其中近5年发表的论文有53篇。分析发现:近年来的整体研究质量有所提高,但研究结果仍然不一致:许多使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但研究方法大相径庭;大部分研究的结论表明体育锻炼对学习成绩有正面影响。今后的研究应通过完善的研究设计,确定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成绩的体育锻炼项目及运动量。
简介:早在“体育大纲”年代,对运动保健和新兴运动项目等体育知识的学习或介绍曾有“硬性”的室内学时规定。在如今现行的新《课标》中则没有具体规定,只是:“高中生在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其中《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修满得到1个学分……体育知识应与实践相联系,应穿插渗透进行……”--这其中提到的“体育知识”,是指与本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相关的内容,而对于高中生们急需了解的未开设的新兴体育项目或不熟知的或民间的、或奥运、体育时讯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高考等方面的知识没有提及。目前,户外模块的田径必修和各种选项教学以及室内的《健康》专题教学开展良好,各省市一般都将《健康》模块的18学时分散安排在3个学年中,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健康》室内教学,即每学期2~4课时左右。在实际教学中,每学期有20~22周(约38~40节体育课时),除去《健康》模块的必修,由于天气原因所造成的室内课时还是有1~4节的剩余,有不少体育教师时常会自觉利用这些课时,应同学们的要求讲述有别于《健康》模块的体育知识。根据多年来我们对室内课时的记载及体育知识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2011年的6月中旬,连云港市的4所高中(3所普高、1所职高)联合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课题《高中体育知识模块的设置及教学的实践性研究》,意在利用多余的室内课时进行体育系列的知识教学;设定《体育知识》选修模块,修满16~18学时即得到1个学分;通过各个年级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整套《体育知识》选修模块的教学体系。该课题于当年底获得批复并被立为省十二五中长期重点课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有关此内容的大量实践及研究工作,在这里主要将我们所实践�
简介:目的:采用新开发的总能量消耗的评价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象共46人,其中16名中年男性(平均年龄51.4岁),14名中年女性(平均年龄49.9岁)和16名年轻女性(平均年龄19.1岁)。使用新开发的软件(2011年芬兰Oy公司出产MoveSense心率监测分析仪),对24小时的心率能耗数据进行监控,并与用双标水法测得的数据进行对照比较。用BlandAltman对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测定方法在群体水平中得出的能量消耗值相似,平均为-8.6kcal/天,而在个体水平中存在较大差异,46例研究对象中有44例(96%,)能量消耗值在±2SD范围内,出现平均下降趋势,并没有任何过高或过低倾向。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每日评价能耗的心率软件系统尚需进一步研发,以适用于独立个体。
简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陈氏太极拳”为研究对象进行主题索引,索引的时间跨度为2013—2018年,共得到与陈氏太极拳相关的文献66篇,再根据信息对文献进行筛选,剔除掉与研究主要内容无关的文献,最后选入46篇文献为研究对象,探析近五年国内陈氏太极拳研究的趋势及动向。研究结果表示:(1)近五年国内陈氏太极拳对大众身心健康的研究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功能;(2)近五年国内陈氏太极拳起源与传播发展的研究趋势与陈氏太极拳总体研究趋势大致走向一致;(3)近两年有关陈氏太极拳的哲理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刊文量为0;(4)相比陈氏太极拳与大众身心健康、陈氏太极拳起源与传播发展、陈氏太极拳哲理与文化三个方面而言,近五年国内陈氏太极拳教学与实践方面的刊文量最多,研究深度及广度也在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