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正>用心感受香港,谱写香港,在文学的园地里留下香港独特的身影和自己的心迹,并借此推动世界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明报月刊》、领汇管理有限公司联同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香港作家联会共同主办、《散文海外版》、《美文》杂志协办"我心中的

  • 标签: 香港作家 世界华文文学 明报月刊 百花文艺出版社 查询电话 个人姓名
  • 简介:对于一般读者,阅读古典散文的障碍,主要在词汇上,处处皆是陌生的字、词和典故。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大,只要查阅字典就可能迎刃而解。就是很熟悉的词,也可能茫然,甚至误读,这是由于不知古今语义的差异,用现代汉语的语义去理解而造成的。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其中的“卑鄙”并不是品质恶劣的意思,而是卑微鄙陋,地处偏僻、见识不高的意思。如“坐”,作为动词,查查字典,就不难理解,在古代,中国人并没有椅子凳子,只有席子和几,坐的动作,有点像今天的跪,只不过把臀部紧贴在脚上。

  • 标签: 古代散文 方法问题 解读 《出师表》 古典散文 现代汉语
  • 简介:<正>为全面展示当代散文的创作成就,加强当代散文作家的交流与创作,促进当代散文更好更快的繁荣与发展,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将于2009年8月在北京隆重召开。此论坛将是当代散文界高层次、高标准的论坛,是当代散文界资深专家、理论家和编辑家的一次深层次对话。

  • 标签: 散文作家 当代散文 征文大赛 中国散文 创作成就 编辑家
  • 简介:近读许多咏叹贡清坡的美文。笔走龙蛇,墨绽春花。那份绰约俏丽,那份旎丽娇美应足以抚慰我那猎奇掠艳的凡俗之心了。只是在某日,偶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忽而多情起来,那几分热烈不由自主地移情到清坡金灿灿的秋色里。

  • 标签: 郁达夫
  • 简介:散文有自己的“磁场”,那就是一个散文家的血气和精神内核。在十五年的散文写作中,我的散文写作主要有个维度,即以南方的小村枫林为出发点的乡村写作。以上饶市为中轴点的城市写作,以身体器官、疾病、情感为原点的生命意识写作,以江西横峰、福建武夷山南麓为皈依点的大自然写作。但主要以乡村写作为主。

  • 标签: 新散文 乡村写作 生命气场
  • 简介:雷达以文学评论立身扬名,但其散文大气、雄浑,有《史记》之气概,新作《黄河远上》不仅是其散文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下中国散文界难得一见的有风骨的文字,既有历史的苍茫感,也渗透着个体的生命体验。文字较之雷达以前的散文,更加精练,更加丰富,也更加有一种人世沧桑。

  • 标签: 雷达 散文 《黄河远上》
  • 简介:<正>《树林和草原》是屠格涅夫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自问世至今,受到了众口一词的称赞。早在大学时代,在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田野环绕、树林围抱的大学——湘潭大学,我就酷爱屠格涅夫。当时认真阅读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选,《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前夜》《爱之路》(散文诗集),尤其喜爱他的《猎人笔记》。正是屠格涅夫、普里什文、巴乌斯托夫斯基、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等俄国作家,还有中国的古典诗人,教会了我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而在有着树林、田野甚至野鸡、野

  • 标签: 猎人笔记 肖洛霍夫 罗亭 普里什文 轿式马车 阿克萨科夫
  • 简介:<正>"我心中的香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征文活动于2009年3月31日截止投稿,历时半年,共收到约七千篇文章,经初审和13位终审认真审读后,产生了以下获奖者。

  • 标签: 明报月刊 不了情 阮明 阎纯德 张晓林 绮云
  • 简介: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论室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出版著作四十余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百余篇。

  • 标签: 王岳川 学者 北京大学 客座教授 中国文化 艺术研究所
  • 简介:对瑞士法语诗人雅各岱来说,在现代世界,特别是战后的世界,写诗意味着对诗歌的合理性、甚至可能性的深思。通过解读两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散文,即《看不见的鸟儿》和《穿过果园》,本文旨在探讨诗人在其散文中发展、深化的散步诗学。这种散步诗学既滋养着作者对外在现象透明超然的本质的信仰,也强调着这一本质相对人生体验和诗意表达而言的难以捕捉的特质。

  • 标签: 菲力浦·雅各岱 诗学 散文 散步诗学
  • 简介:我们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时,不仅仅是散文艺术本身,而往往会被其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所感动,他用自己的甘苦和辛酸留给我们的是美,是真诚,是感动。他的散文艺术也像他的人生态度一样朴素,一样真挚,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想和回味。他的散文就其整体而言是平淡的,但又能做到于平淡中见纤,纤中见平淡的神奇效果。

  • 标签: 温和 平淡 纤秾 神奇
  • 简介:刘士聪老师提出散文“韵味”一说,可以作为散文翻译“韵味”重建的标准,即在“达意”的基础上,再现原作的声响与节奏,重现原文的意境和氛围以及在译文中体现的译者个人风格等。从这三个方面,对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两英译本——朱纯深译文和张培基译文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 标签: 散文翻译 韵味 节奏 意境 译者风格
  • 简介:<正>给让·保罗·萨特的情书亲爱的先生:在称呼您“亲爱的先生”时,我想起字典里对这个词简单的注释:“任何一位男子”。我不会称呼您“亲爱的让·保罗·萨特”,这太新闻式了,也不称:“亲爱的大师”,这是您最厌恶的,同样不称您:“亲爱的同行”,这太过分了。很多年前我就想给您写这封信,事实上快三十年了,从我开始读您的作品时就想了。特别是十一、二年来,钦佩别人被视为是

  • 标签: 法国 作品 巴黎 爱情 保罗 演员
  • 简介:相比董鼎山等科班出身的散文大师,刘荒田之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更贴近读者,其对"杂色人生"的描述波澜不惊、空灵剔透,反倒让读者有更多"陌生化"的体验。他代表了靠自己的肩膀、手脚,而不是"话语"被濡化为"美国人"的移民者形象,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一个"智识分子","原色"与"底层"是其关键词,高屋建瓴与人文关怀却是其写作的精神实质。

  • 标签: 刘荒田 旅美作家 雅俗跨界 文体革命
  • 简介:相比董鼎山等科班出身的散文大师,刘荒田之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更贴近读者,其对"杂色人生"的描述波澜不惊、空灵剔透,反倒让读者有更多"陌生化"的体验。他代表了靠自己的肩膀、手脚,而不是"话语"被濡化为"美国人"的移民者形象,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一个"智识分子","原色"与"底层"是其关键词,高屋建瓴与人文关怀却是其写作的精神实质。

  • 标签: 刘荒田 旅美作家 雅俗跨界 文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