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17年,陈衡哲以“莎菲”①为名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被认为“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②1918年9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1918年10月,接着发表白话剧本《老夫妻》。这些小说、诗歌、剧本奠定了她在新文学史上的拓荒者地位。陈衡哲1918年发表于《妇女杂志》的游记《记新大陆之村中生活》④,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文本。这篇游记三千余字,虽用文言写成,但充斥现代词汇,虽是游记,但有着报告文学的气质。在目前所见的《衡哲散文集》、《陈衡哲散文选集》等作品集中都没有发现此文,至今学界也几乎无人论及。
简介:本文拟探讨中国诗歌在二十一世纪以降的败德写作,主要锁定以七〇后诗人沈浩波、朵渔、尹丽川等人为代表的“下半身写作”(2000),兼及“垃圾诗派”(2003)和“低诗歌”(2005)的崇低写作。下半身写作诗群代表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诗歌网络的生态思维和人格特质,无限的自我膨胀、对前驱诗人的非理性讨伐、朋党化的创作行动等,对后来者产生了十分深远的示范性效应。下半身写作在情色主题的开发上,有一定的贡献,可惜在学理上太多自我局限而失之肤浅,很快便走到尽头。后来的垃圾派和低诗歌,盲目接下这场以肉搏为上的巷战,进一步将情色写作龌龊化、恶心化,让下半身的遗产彻底化为灰烬。中国当代诗歌最恶劣的暗巷肉搏,终于画上令人期待已久的句号。
简介:大陆的台湾文学史著述卷帙纷繁,入选的样本有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杨匡汉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黎湘萍著的《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像》以及朱立立著的《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在这几部编著中,前两部带有较明确的全面系统梳理台湾文学发展变迁历史的意图与实践,后两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线性文学历史,但因为它们都注意到了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轨迹,并试图沿着这条轨迹追踪某种逻辑性规律,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写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将它们也归入'台湾文学史'写作的总体格局中,以期在开阔的研究视域中丰富理论建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