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戏是反应现实生活最直接、最逼真的舞台艺术。现实题材作品更要有精品意识。要努力做到主题鲜明、故事走心、情节动人,摒弃模式化、同质化、片面化、意念化、概念化的那种创作。现代戏创作既要突出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涵养人们的心灵世界,又要格外尊重艺术规律,使作品凸显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达到鼓舞人心、深入人心,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境界。

  • 标签: 现代戏 社会价值 导演艺术 张曼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
  • 简介:2005年7月,萨尔瓦多·里奇特这位在国际歌剧舞台声名鹊起的男高音歌唱家造访北京。对于这个名字,我们的音乐爱好者或许甚为陌生,但就在那场音乐会中,他从亨德尔、罗西尼、普契尼一路唱到拿波里民歌,这场包括了二十余首不同风格、语言的独唱会可谓分量十足,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大家无不为他出色的歌唱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折服。走出音乐厅,人们迫不及待地打听起这位年轻歌唱家究竟为何方神圣。

  • 标签: 男高音歌唱家 奇特 意大利 素描 音乐爱好者 艺术表现力
  • 简介:如果将灵魂放置于天平的一侧,另一侧则是21克的钻石,结果会怎样?编剧宁财神提出了大胆的假设,《21克》由此孕育而生。继《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后,导演何念又打造了《21克》。三出戏一打包,就成了“爱情三部曲”。前两出分别发生在古代和近代,这回则进化到了金融危机肆虐的现代.不过,该系列超越现实的梦幻感依然被保持着。

  • 标签: 话剧 催眠 《武林外传》 金融危机 超越现实 祝英台
  • 作者: 马桂娟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2-2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在东北地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写成同一作品的奇特现象,这就是黑龙江剧作家王庆斌创作的“一题三品”即二人转、小品(东北地方戏)、拉场戏《俩姑爷》。文学本分别在《剧作家》发展,并分别收入《推荐剧目:小品100部》、《推荐佳作:小戏100部》;演出剧目东北地方戏小品《俩姑爷》获文化部铜奖,拉场戏《俩姑爷》获黑龙江省一等奖、获“西柳杯”东北三省二人转邀请赛优秀剧目奖,并由辽宁音像出版社收入“东北地方戏精品荟萃”中出版全国发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南方传统文明与北方工业文明的冲突———莉莲·海尔剧作论之一周维培莉莲·海尔(LilianHelman,1906-1984),现代美国剧坛具有反抗精神和批判锋芒的现实主义剧作家,20世纪百老汇最有影响力的女才子之一。她一生创作了八部剧本,四次荣获纽...

  • 标签: 文明的冲突 南方传统 贺拉斯 奥斯卡 安德鲁 海尔
  • 简介:从廖先生那儿一拿到《至真的爱》这个剧本,首先出于好奇,一口气读完,进而又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试着译了出来。我感觉在奥尼尔辉煌的创作成果中,它占有无法缺少的一席,尽管是曾彼丢失的、又那么矩小.

  • 标签: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奥尼尔 剧本
  • 简介:罗西尼写的歌剧种类很多,除了被人熟知的喜歌剧之外,还有滑稽剧、大歌剧和正歌剧等。罗西尼一共创作了39部歌剧,其中正歌剧就有十来部之多,但另有人说是25部。可见,即使到了现在,歌剧的分类都不是严格的(事实上也无法准确归类)。而所谓的25部正歌剧,是把他创作的严肃歌剧、宗教剧都归之于正歌剧范畴。不管怎么说,罗西尼创作的正歌剧比他的喜歌剧还要多,这是肯定的。

  • 标签: 正歌剧 罗西尼 米德 历史 喜歌剧 创作
  • 简介: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演员之一,次女高音皮特·朗向来深受伦敦听众的喜爱。她曾在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演出过《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女主角,《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中的尤蒂斯(Judit),《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布兰甘妮(Brangane),以及《女武神》片段中的齐格琳德(Sieglinde)和布伦希尔德(Brünnhilde),还在逍遥音乐节上与指挥柯林·戴维斯(ColinDovis)合作,

  • 标签: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皮特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孔德 《女武神》 歌剧演员
  • 简介:中国戏曲以虚拟的时空、特有的程式、写意的手法在世界艺术舞台独树一帜。运用著名传播学者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理论来思考戏曲的对外传播问题,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实践意义。具体从对外传播的主体、对外传播的对象、对外传播的渠道和对外传播的客体来分析当下戏曲的对外传播问题,应当是研究戏曲走出去的一个崭新视角。

  • 标签: 传播学 5W模式 戏曲 对外传播
  • 简介:"哈虎"是现存于今的古老民间地方戏曲种之一,它流行于鲁西北阳信一带,以演唱者手拿的伴奏乐器而得名,在阳信民间及阳信周边县市村庄曾广泛演唱和流传,盛时曾达到妇孺皆知,老少喜欢的地步。然而,由于当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经济大潮的影响,"哈虎"的发展仍旧不是很顺利。因此,探讨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虎"的保护采取新策略迫在眉睫。

  • 标签: 阳信 地方戏曲 保护策略 鲁西北 多元文化 哈拉
  • 简介: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让-菲利普·莫(Jean—PhilippeRameau)在他50岁的时候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著名代表作《卡斯托尔与波路克斯》(CastoretPollux)完成于1737年,并于同年的10月在法国巴黎进行了首演。

  • 标签: 维也纳 剧院 歌剧 法国巴黎 音乐理论家 管风琴家
  • 作者: 李光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具有比较明显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主要体现在,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形象、更关心普通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更关心人们的内心诉求。
  • 简介: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钢琴作品。前者结构深广,织体密集,同时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多变的色彩,是一部很有音乐深度和技术难度的作品;后者因其明确清新的独特风格,戏剧性的音乐张力和刺激的节奏感,而备受人们欢迎。比较两部作品在创作和演奏风格上的异同,可以加深对氏钢琴作品特点的准确理解。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 创作 演奏
  • 简介:什么是2007年法国戏剧界的大事?谁是这一年最为风光的主角?如果你身在法国,那么得到的肯定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让一吕克·戛尔斯之年。随手翻开2007年法国各家剧院的演出广告,打开法国各家戏剧网站的网页,戛尔斯的名字几乎无处不在。介绍戛尔斯之年活动、评论戛尔斯的戏剧、围绕戛尔斯的学术研讨会等,相关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对此,有些法国评论家称之为“戛尔斯现象”。

  • 标签: “后现代” 不合时宜 孤独者 剧作 挽歌 学术研讨会
  • 简介:今年是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诞生四百二十周年。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我国正在开展各种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作家的诞生。上海的纪念活动搞得很热闹,光是话剧就有两个演出单位正在排演两出莎剧。日前我看了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出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作品,人物性格十分复杂,而且两个主角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当时的复杂而又壮阔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它是一部很难演的剧本。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出是很成功的,导演和演员抓住了莎士比亚这个剧本的基本精神,他们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如其分,而且有所创新。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写于1607年左右,与《裘力斯·该撒》的问世相隔七、八年。主角安东尼就是那个为该撒报仇,打败布鲁特斯的安东尼。他

  • 标签: 克娄巴特拉 上海青年话剧团 该撒 纪念活动 人物性格 演出单位
  • 简介:舞台设计,在18世纪时它要求是“眼睛的音乐”,到了19世纪的自然主义则强调布景是“自然的一角”,而20世纪的构成主义,它追求的舞台形式是“动作的机器”,可是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又认为舞台设计中要做到“视觉的隐喻”,或者再比如中国传统戏曲反映的是“布景在演员身上”,而西方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则又是在探讨“一个环境一个剧场”。

  • 标签: 舞台设计 舞台形式 布景 谢克纳 中国传统戏曲 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