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从文人的到人文的广君的斋号“率真堂”,单纯以此来颜其居的本身已够真率的了———性情中人。王澄先生说:“大概李贽童心说‘之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袁宏道‘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说,对其影响最著,斋名‘率真堂’,想必由此而得。”实话实话,起这样的斋号是要冒一定风险的,率真就意味着常常要实话实说,而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庸,是含蓄曲折和不伤面子。他于十多年前就已经以率真名世,风中亮出自己的旗,是他的性情使然,亦显示了他不愿苟且于俗世的胆识。他为人厚道,诚恳,但常常直言不讳,善思考,有捷才,但肯下笨功夫,又不以“聪明”示人,有若愚之
简介:蜀中《易》学,自古以来负有盛名。《宋史·隐逸传》说,有一个叫郭曩氏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南平。他的始祖在汉代是严君平的老师,历代以《易经》象数之学相传。又说,大学者程颢、程颐年轻时随父亲到成都,见到一个箍桶的篾匠,拿着一本书在读。走近一看,原来是《易经》。兄弟俩觉得很惊讶,想要考考他。哪知篾匠先开口问道:“你们学过这个吗?”又指着《易经·杂卦》中的“未济男之穷”一句,叫他们讲解。兄弟俩看出篾匠有些来头,于是很谦虚地向他请教。篾匠简要地说道:“三个阳爻都错位了!”二人听了,深受启发,获益非浅。第二天又专门前去拜访,却再也没见到篾匠了。后来袁滋到洛阳,向程颐请教《易》学方面的问题。程颐就对他说:“《易》学发达要数四川嘛,你怎么不到那里去学呢?”
简介: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简介:1967年2月中旬,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因“自下而上的全面夺权”而神州大乱、各类矛盾空前激化之际,一则引起广泛注意的消息从重庆传向全国各地:著名长篇小说《红岩》作者之一、作家罗广斌“自杀”……在中国大陆,从60年代生活过来的老、中、青少各年龄、各阶层的人们,几乎无不熟悉《红岩》这部小说,无不熟悉罗广斌这个名字,因此这个消息震动了许多人的心。当年上海复旦大学红卫兵领袖、“红三司”头头安文江,在回忆那段历史的《我不忏悔》一文中就写到,他于1967年春因炮打张春桥受到批判后外出串联归来,“同学们在礼堂里用掌声欢迎我,我上台只说了5分钟,其中3分钟是请大家起立为罗广斌默哀。”由此可见罗广斌之死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提到作家在“文革”中的自杀,人们会想起杂文家邓拓、翻译家傅雷、“人民艺术家”老舍。诗人闻捷……而罗广斌之死,却至今仍有许多人不清楚。除去他是否“自杀”’一直有争议以外,对于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悲剧结局,也一直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说他“受到造反派的迫害”(罗广斌本人就是造反派),说他是“被江青迫害而死”(并无这方面的证据)等等。那么,罗广斌在“文革”中究竟是怎么回事?罗广斌悲剧命运中的“历8问题”罗...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后,皮定均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随师部一起,转战太行抗日前线。1939年7月1213,皮定均率部刚到涉县西北的岭后村就得到消息:300多名13军进攻漳河西岸,由于连日大雨,漳河水暴涨,日军住在西岸的河南店的和东岸主力隔开了。皮定均认为这是歼敌的好机会,决定趁雨夜天黑急袭河南店,消灭这股敌人。到了夜里,皮定均率部冒雨悄悄地摸进河南店北街。当战士们爬上房顶,揭开屋瓦,雨水滴在鬼子的铺上时,敌人还以为是房子漏了,慌忙起来躲雨。这时,战士们连续往屋里扔进了几十个手榴弹,把鬼子炸死了一半。剩余的鬼子,急忙逃出村向漳河边跑去,想涉水过河逃命,但漳河的水流太急了,再加上对岸涉县城里的鬼子不知是谁家的部队,以为我军在渡河,便以机枪大炮向河里乱放。结果,300多名日本鬼子,除少数逃上岸外,大部分都葬身在漳河。
简介:孔广森的《公羊通义》是清代第一部公开刊行的公羊学著作。学界一般认为,该书将宣传变法改制的“王鲁”说排斥在外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公羊学的本旨。值得注意的是,清儒刘逢禄在《春秋论》中表示,孔广森《公羊通义》虽阳避“王鲁”之名,但阴用“王鲁”之实。那么,刘逢禄此说是否成立,孔广森此书是否有违公羊学的师法呢?由于这一问题与何休的“三科九旨”说密切相关,进而涉及到《公羊通义》的性质和清代今文经学的开端问题,故撰此文,就教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