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做为信息载体,文物和古书有其相同之处,即都以视觉感受做为主要媒介,从而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两者的相同点很多,而本文则着重探讨一下两者的不同之处。
简介:《传薪有斯人》一书是张光直与李济、凌纯声、高去寻、夏鼐诸位先生的通信集,共收书信192通,约23万字,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些书信绝大多数为首次披露,具有难得的考古学史史料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光直从一个普通学子到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的成长过程、台湾考古的兴衰、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以及中国第一、二代考古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简介:胡适致顾颉刚书信两通,分别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年2月7日第二集第十五期和1927年12月27日第一集第九期,为此前诸胡适书信集所未收.经考订,此二信的撰写时间分别是1926年10月29日和12月26日.两信内容涉及敦煌学、中国文学史、蒙元史等诸多方面,是极为重要的近代学术史料.
简介:胡适是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之一。1948年国共两党围绕中国的命运展开殊死决战之时,长期奉行走非政治的文化思想救国路线的胡适却在这年春天因蒋介石故作姿态的提议成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的文化汉奸陈器伯致胡适十通书信的释读,不仅可以考察这一时期胡适在面对政治抉择时的复杂心路,而且可以了解胡适对文化汉奸持宽容态度所折射的个人性格,还可以窥测出文化汉奸在抗战胜利后的命运与境地。
简介:银行家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并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以为,《上海银行家书信集(1918—1949)》(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值得一读,因为从中或许能够找到部分答案。
文物信息与古书信息的差异
书信中的历史——《传薪有斯人》读书记
跋胡适致顾颉刚书信两通
胡适与陈器伯史事述论——读陈器伯致胡适的十通书信
鸿雁往来聚风云——由《上海银行家书信集(1918-1949)》谈社会角色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