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银质,花纹鎏金。花式口,十曲,曲腹,圈足,盖顶部圆凸。盖部纹饰以模压为主,局部錾刻,盒身纹饰錾刻。盖与盒身以子母口扣合,子口与盒身焊接。盒身錾刻有五狮和五凤纹。
简介:尖底瓶的起源──兼谈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问题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基本器形,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变化规律性强,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一般研究仰韶文化均要由此入手。同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4)期文化(西王村上层文化)、泉护二期文化...
简介:庙底沟二期文化研究罗新,田建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和不招寨发现的釜灶、鼎 ̄①;1931年北平师范大学及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等单位合作在山西万泉县(今万荣县)荆村发现一件陶(当时称陶鬲) ̄②。原认为是仰韶文化的...
简介:1998年秋.山西省离石市文物管理所在本市城关镇西崖底村村民建房工地发现4块汉画像石,介绍如下:
简介:吉林省博物馆于一九八三年收购了一批瓷器,其中有三件明代万历朝的多格式盒(亦称格碟)颇具特色,现介绍如下:
简介: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由彩陶向两湖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简介:通过成都金沙遗址和其周围同一时期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比较研究,探讨金沙遗址的时代.尖底陶器是金沙等遗址出土较多的器物之一,以尖底陶器的器形演变、特点,确定金沙等遗址出土尖底陶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时代位置.结合共同出土的其它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本身的发展规律,提出金沙遗址的繁荣期在春秋后期,其上限可能达到西周时期.
简介:为探索防止秦兵马俑彩绘的生漆底层和陶体脱落的方法,用设计的几种以有机硅为基体的加固剂将老化生漆片分别黏附到经过预处理的陶表面,从而针对加固剂固化速率、渗透性、铺展性、粘结强度等五方面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加固剂的粘结强度与加固剂本身、加固剂固化温度以及固化后的成膜比例有关;改性有机硅与陶体以及生漆底层均有很好的润湿性,固化工艺合适即能起到很好的粘结效果;配方A3(有机硅、二甲苯、三乙醇胺混合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秦俑彩绘保护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龙纹金花银盒辽(916~1125年)
尖底瓶的起源──兼谈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问题
庙底沟二期文化研究
离石西崖底汉代画像石
吉林省博物馆藏明万历多格式盒
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南方两湖地区的传播
蜀文化尖底陶器续论--兼谈成都金沙遗址的时代
改性有机硅在模拟漆底彩绘保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