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在1897-1914年对青岛进行了为期17年的殖民统治,对青岛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民风民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殖民当局对胶澳区域内的西方人和华人实行"华洋分治",对华人的管制涉及社会生活的广泛层面。在法令规章和司法惩罚下,青岛区的中国人生活在限制与监视,开始学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尝试进行反抗,华人社会保留下了一些民俗传统、获得一定程度的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青岛华人社会在德国殖民统治的改变和反抗,使得青岛华人社会呈现出不同于中国内地其他地区的德华生活方式合流的态势,也使得青岛在今天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中国城市的面貌。这种影响,既作用于德国统治的17年,也持续发挥影响于德国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 标签: 德国 殖民统治 青岛 社会风气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承载着我国特有民俗的传统建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的祠堂,由于村民宗族意识淡化,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媒体关注度薄弱导致祠堂修复资金缺乏,祠堂功能日渐弱化,使其保存现状堪忧。为更好的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祠堂保护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应该掌握现存祠堂状况,增强祠堂保护意识,完善祠堂管理,创新祠堂存在形式。

  • 标签: 新韶镇 祠堂 新型城镇化 保护
  • 简介:中国的关公信仰究竟如何,分布多广,信众几多,只要看看中国关帝庙的分布便可知道。在中国的版图上寻找关帝庙,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拉萨,随处都可以找到关帝庙及关公胜迹。如果向海外伸延,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乃至海外华人聚居区,也都建有关帝庙,而且规模都不小。

  • 标签: 关公信仰 文化论坛 民俗学 俗信 海外华人 汉字文化圈
  • 简介:妙峰山位于北京市西郊门头沟区,自明代以来就是京津以至华北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地。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都吸引了大量香客、游人和香会。自顾颉刚先生对妙峰山庙会进行调查以来,妙峰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俗学的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妙峰山庙会一度中断。1993年,在旅游开发的热潮,妙峰山庙会又得以重新举办。庙会恢复后,吴晓群(1998)、王晓莉(2002)分别对妙峰山的香会和香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之后,郗志群、李海荣(2003)对当年的庙会进行了调查,将庙会的空间进行了区分,分析了以殿宇为中心的膜拜空间、

  • 标签: 妙峰山 旅游开发 庙会 传统 中国民俗学 门头沟区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陆河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奇缺、创新能力不强等。主要的对策有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

  • 标签: 群众文化 专业人才 重视文化 深度挖掘
  • 简介:基于各地农村出现大量高额彩礼婚姻现象,将其置于微观家庭代内关系之中进行考察,在分析彩礼功能从表达性向工具性异化的基础上,得出高额彩礼在农村家庭内部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代内剥削,这种剥削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为了降低儿子打光棍的风险,强迫女儿早婚来准备儿子结婚所需要的高额婚礼支付。

  • 标签: 高额彩礼 代内剥削 代内关系 婚姻市场 女性早婚
  •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民俗学在应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学科合法性危机时,"生活世界"这一哲学概念的引入推动了中国民俗学学科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呈现出以日常生活为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范式的转型,给中国民俗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日常生活 比较视野 现代社会 国际 合法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