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塔中隆起奥陶纪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多期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中央潜山带、斜坡带、台缘坡折带3个勘探领域,发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奥陶纪碳酸盐岩古岩溶.本文以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3个领域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中央潜山带构造改造强,奥陶系叠加了加里东、海西多期岩溶,岩溶作用强度大,但充填作用亦较强烈.斜坡带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地层层序保存较全,岩溶作用总体较弱,T74、T72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岩溶发育.台缘坡折带上奥陶统为礁滩复合体沉积,具有形成优质岩溶储层的沉积基础,发育风化壳岩溶和同生岩溶两种类型,形成了沿礁滩相地层广泛发育的岩溶储层,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该勘探领域的岩溶发育.
简介: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周边褶皱造山带,盆地腹部地区因被中、新生代连续沉积覆盖,研究较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浆分异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性从下向上逐步由玄武岩演化成为安山岩,表明岩浆不断地从基性向酸性演化;②通过分异指数、SI(固结指数)、地球化学及火山岩K2O和Na2O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得知该区火山岩向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③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浆从基性向中酸性及不断富碱分异演化的结论,与二叠纪准噶尔处于大洋消亡、闭合阶段后期,碰撞活动趋于减缓的整体构造背景相吻合.
简介:塔河油田2区三叠系油藏是西北分公司开发较早的碎屑岩油藏之一,开发层系有上油组、中油组,油柱高度在15~20m,储层为辫状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微相沉积,非均质性严重。本区上油组砂体厚度40~0m,中油组25~35m,分布较稳定,物性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原油属低粘度轻质油。但2区三叠系油藏实钻变化大,见水快、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较差,经过多次调整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2区三叠系油藏开发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是对本区油藏类型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即2区三叠系油藏是以断裂控制的断块油藏而非背斜油藏,并延伸分析正在投入开发评价的S96-T901井区、TK232-T453井区及T206-T208井区等都为断块(断背斜)油藏。应用断块油藏的观点对塔河地区三叠系油藏勘探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以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YQ3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YQ3井区鹰山组储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洞穴、溶蚀孔隙和中小型裂缝普遍发育,但洞穴充填相当严重;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井区油气保存影响较大;至少发生了4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海西晚期、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山期;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3种因素的控制,即油气源区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主要因素,盖层等保存条件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有效储集体发育程度是控制本井区油气分布和富集的重要因素.
简介:在哈密沁城青石峡一带原划为上石炭统居里得能组中解体出一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岩石组合为变玄武岩、阳起石片岩、变凝灰岩,变酸性凝灰岩、变火山灰凝灰岩、霏细岩、流纹岩、变岩屑砂岩、千枚岩等,为玄武岩.流纹岩组合,安山岩较少,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为裂谷型火山岩组合.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为碱性玄武岩系列,钠质类型,成熟度低,与裂谷火山岩吻合,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δEu=0.88-0.98,为Eu平坦型,具幔源岩浆特性.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具大陆板内裂谷玄武岩特征.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为大陆裂谷环境,具高原火山岩向裂谷演化特点.同位素Sm—Nd测量年龄为707~757Ma,为早南华世.该套火山岩特征为裂解型的裂谷火山岩,并可与库鲁克塔格地区贝义西组对比,所以这套火山岩时代定为南华纪,新建下南华统青石峡组是古亚洲洋南华纪裂解时产物,为吐哈地块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古岩溶洞穴为主要储集空间,由于岩溶、构造和上覆地层负载等作用,发育大量与古洞穴塌陷有关的独特储集体。本文在碳酸盐岩古洞穴联合垮塌体理论基础上,建立古洞穴塌陷单体地质和地震参数模型,地震物理参数以塔河油田石炭系和奥陶系钻井岩心岩石样品的波速和密度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波动方程理论,对塌陷地质体进行地震正演模拟。通过不同子波主频的地震反射结构分析,认为该类储集体呈顶部"下凹"地震结构,随着主频增加,塌陷体具明显"串珠"状和"杂乱"地震反射特征。通过与实际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比,认为岩溶塌陷储集体识别依据为:上覆地层下凹、地震杂乱强反射结构、与断裂与古暗河伴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