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科近一年多来采用超声导向下穿刺置管引流(以下称穿刺组)治疗脓肿13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与同期腹手术引流(以下称手术组)13例对照分析,显示前一种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穿刺组:男9例,女4例,年龄14—42岁。手术组:男7例,女6例,年龄10—69岁。两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使用抗生素种类及用药途径基本相同。

  • 标签: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 细菌性肝脓肿 超声导向 引流治疗 对照分析 手术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予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胃镜下炎症、Hamilton焦虑自评量表(HAMA)、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HAMD)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主要单项症状中除反食一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 开郁降逆汤
  • 简介:摘要Glisson系统结构显示常采用铸型法显示叶、段输胆管道。铸型填充剂浸浊难免变挛缩、变位,采用人工剥离法虽然费时、麻烦,但保持内输胆管道自然的形态、位置较好,测量数据更符合活体内到表真实距离。因此我们在内管道调查中采用传统的剥离法。为胆道USG/内管穿刺提供切实可靠解剖依据。

  • 标签: 肝管 肝左管 肝右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10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54例,前者应用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后者应用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痛、上腹胀、嗳气反酸)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治疗效果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从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P

  • 标签: 左金丸 小柴胡汤加减 西药治疗 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IBS的主要症状有:腹部的不适、腹痛以及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按照IBS的症状可以将腹泻型IBS归为中医学中的痛泄、泄泻的范畴。腹泻型IBS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舒健脾、缓急止痛。一般选择痛泻要方来进行治疗。本文从痛泻要方的源流、组方特点以及对IBS的治疗作用等方面分析痛泻要方治疗IBS的机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痛泻要方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疏肝益肾汤治疗郁肾虚月经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郁肾虚月经后期患者120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疏肝益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逍遥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血清FSH和血清E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LH、PRL和T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郁肾虚月经后期患者采取疏肝益肾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血清E2水平的升高,同时降低血清FSH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疏肝益肾汤 肝郁肾虚证 月经后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9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治疗组服用胃康煎剂。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③治疗后胃镜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胃镜检测胃黏膜充血糜烂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胃不和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行不寐作为妇科临床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笔者导师认为其主要病位在脾。故多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治则。用逍遥散加味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 标签: 经行不寐 肝郁脾虚 逍遥散加味 肝脾同调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穿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细菌性脓肿患者;共78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应用穿刺治疗方法,39例)和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39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弥漫性腹膜炎、胆瘘、伤口感染以及脓气胸等)发生率以及临床有关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弥漫性腹膜炎、胆瘘、伤口感染以及脓气胸等)发生率以及临床有关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穿刺治疗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腹腔镜手术。

  • 标签: 经皮肝穿刺 细菌性肝脓肿 腹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种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郁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郁热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中医特色延续护理,判定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探析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特色延续护理的使用能够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郁热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特色延续护理 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CT定量检测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中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脂肪肝病例,中医型分为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脾CT值,以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中医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中医型相关,脾CT值比值可以成为区分脂肪中医型的客观性指标,用来判断各型脂肪浸润程度。

  • 标签: 脂肪肝 CT定量诊断 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理。方法通过临床67例患者的体检,分为男35例,女32例两组,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医按郁脾虚进行辩证分析。结果男女两组在代谢综合征和郁脾虚的阳性率分别为91.43%,87.5%,74.29%,78.13%。结论郁脾虚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的中医发病机理。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肝郁脾虚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强脾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瘫强脾弱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70例,以乳癖康胶囊为对照,客观评价消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郁气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乳房肿块大小、疼痛积分、中医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消郁散结汤 肝郁气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强脾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脑瘫强脾弱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脑性瘫痪 肝强脾弱证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