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予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胃镜下炎症、Hamilton焦虑自评量表(HAMA)、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HAMD)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主要单项症状中除反食一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10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54例,前者应用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后者应用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痛、上腹胀、嗳气反酸)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从治疗效果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从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患者120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疏肝益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逍遥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血清FSH和血清E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LH、PRL和T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患者采取疏肝益肾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血清E2水平的升高,同时降低血清FSH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9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治疗组服用胃康煎剂。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③治疗后胃镜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胃镜检测胃黏膜充血糜烂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经皮肝穿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78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应用经皮肝穿刺治疗方法,39例)和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39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弥漫性腹膜炎、胆瘘、伤口感染以及脓气胸等)发生率以及临床有关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弥漫性腹膜炎、胆瘘、伤口感染以及脓气胸等)发生率以及临床有关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腹腔镜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肝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瘫肝强脾弱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肝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脑瘫肝强脾弱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点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点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MAS评分、GMFM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药药浴等中医综合治疗可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