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附着位置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产妇前置胎盘的位置不同,将产妇分为前壁组及后壁组,每组60例。整理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的相关资料,并记录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生产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前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在怀孕次数、瘢痕子宫、前置胎盘类型、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中胎盘附着于前壁与产妇怀孕次数及瘢痕子宫相关,且前壁前置胎盘产妇具有较多的产期并发症,新生儿状况相对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附着位置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产妇前置胎盘的位置不同,将产妇分为前壁组及后壁组,每组60例。整理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的相关资料,并记录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生产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前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产妇及后壁组产妇在怀孕次数、瘢痕子宫、前置胎盘类型、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中胎盘附着于前壁与产妇怀孕次数及瘢痕子宫相关,且前壁前置胎盘产妇具有较多的产期并发症,新生儿状况相对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5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子宫切除患者6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0例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和30例B组(吗啡针剂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吗啡针剂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吗啡针剂组),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戴芬)口服给药可以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临床上可用于妇女子宫切除术后用药,具有用药简单方便、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患者在体位变动后导管的位置变化,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体位变动中对导管位置的影响。方法5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单肺通气的病人,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DTL),A组25人用FOB调整到正确位置,给套囊充气,变为侧卧位后再次用FOB查看导管的位置有无移动及其移动距离。B组25人在改变体位之前先给套囊放气,体位改变后再充气,然后用FOB查看导管的位置有无移动及其移动的距离。结果A组方法(不放套囊组)在病人体位变动时导管在移动方向上更容易过浅;而B组(放套囊组)却更容易过深。在导管就位准确率来看,B组(76%)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56%)。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到耳鼻咽喉科会诊的35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35例患者经头部变位试验等诊断为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居多,其次为水平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所有患者经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病史的收集,老年病人病情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还有头部变位试验和手法复位的操作性。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的结果判定胰岛β细胞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将糖尿病分型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糖尿病患者,男251例,平均年龄19~78岁,女259例,平均年龄12~70岁。抽取静脉血1mL(空腹、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各1次,凡空腹血糖<13.3mmol/L者给予75g葡萄糖口服,凡空腹血糖>13.3mmol/L者给予100g馒头餐),并同步应用磁酶联免疫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年轻起病的糖尿病人尤其20岁以下男子以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为主,为Ⅰ型糖尿病;20~40岁年轻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迟为主,为型糖尿病;40岁以上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迟为主,为Ⅱ型糖尿病;部分肥胖病人为高胰岛素血症。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可将糖尿病明确分型,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极大方便了患者及临床医生。
简介:摘要在急救指挥调度派车工作中,调度员和呼救者对地理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及时救治和愈后。现通过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24时和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24时的总出车和错派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地理位置的熟悉情况对派车的影响,以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与呼救者进行交流,以最快的速度派发出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过程中B超诊断胎头位置异常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对9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行B超检查,检出68例胎头位置异常,指导妇产医生立即做出无损害干预纠正异常的胎头位置,或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分娩。结果通过产程中行持续地B超检查,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现象68例,立即行人工无损害干预后,成功阻止24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24/27,88.9%),19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19/24,79.2%),另外果断对3例高直位、3例面先露胎儿行剖宫产终止分娩减轻母儿损伤。结论产程中利用B超对胎儿状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减少胎头位置异常引发的头位难产,提高生产安全行,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ley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87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5.35%、100%、100%(痊愈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为81.82%、88.64%、93.18%,14天时为93.18%。结论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48例(7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位置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或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0±0.66)D,术后3月为(0.67±0.59)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2±0.67)D,术后3月为(0.40±0.3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13D,而B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4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角膜散光度减小,视觉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