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大肠菌的测定是评价饮水卫生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们对水中总大肠菌的检验,多采用“三步乳糖发酵法”(GB5750-85)。此方法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需配制大量培养基并要进行大量洗刷、灭菌等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对此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进,把“纸片法”应用到试验中,在一定程度上简便了操作步骤,并缩短了试验时间,测定结果与“三步乳糖发酵法”比较,符合率99.66%。

  • 标签: 饮用水 大肠菌群 纸片法 测定
  • 简介:藻类产生的囊藻毒素可诱发肝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到囊藻毒素,避免其对人类产生危害。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肝癌
  • 简介:粪性大肠菌是总大肠菌的—部分。为了区别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和存在于温血动物肠道内的大肠菌,刊各温度提高到44.5℃±0.2℃,在此条件下生长的菌被称为粪性大肠菌。通过对“粪陆大肠菌”的检测可以直接了解水质污染的途径是来自于粪便而不是其它的污染渠道。所以粪性大肠菌的检测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 标签: 粪性大肠菌群 检测 饮用水 应用 水质污染 总大肠菌群
  • 简介:本文采用鲫鱼为实验生物对砷的致突变性核实验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水环境生物的遗传毒性影响效应,发现鱼的核实验对砷的毒性很敏感并有计量反应关系,0.9mg/L的三价砷离子对鱼的核就产生了毒性影响,96小时尤为明显,核实验是鱼砷中毒的重要标志物。

  • 标签: 微核实验 外周血 血红细胞 遗传毒性 砷中毒 标志物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一种水中大肠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酶底物法,并对此方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以及粪大肠菌分别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1)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呈中度正相关(配对t检验t=2.57,0.025〈P〈0.05;直线相关分析r=0.597,0.025〈P〈0.05);(2)酶底物法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结果与多管发酵法对粪大肠菌的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r=0.863,0.025〈P〈0.05)。结论:酶底物法可以有效的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研究了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固相萃取(SPME)方法,得到了水中有机物的SPME最佳萃取条件:水样调pH<2并用NaCI饱和,在室温下直接萃取30min。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时,纤维探针在280℃脱附2min,所建立的方法适于快速,方便地测定饮用水中的有机物,不需浓缩和预处理。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饮用水 有机物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