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鉴别诊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为观察组,以同期50例健康未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RP、WBC水平,对比临床检出结果差异。结果:检出率对比:观察组特异度和对照组灵敏度均>80.00%,漏诊率和误诊率≤20.00%,检出结果较好。临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指标对比:观察组血清的CRP为27.22±2.70 mg/L,对照组为5.96±0.52mg/L;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为12.63±2.78×109/L,对照组为7.52±1.52×109/L,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都可以有效鉴别诊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检出结果表示特异度和对照组灵敏度均>80.00%,漏诊率和误诊率≤20.00%,精准度较高,可推广。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低密度脂蛋白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经氧化修饰后,相关诱导作用效果更强,可促使内皮细胞死亡,可能会引起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事件。补气化痰方是在瓜蒌薤白汤基础上,加用黄芪而成,在薤白、瓜蒌、半夏发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作用的同时,起到补气扶正的效果,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进一步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现代医学表明,瓜蒌薤白汤具有一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黄芪具有显著增加免疫力功效,两者合用,针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明显。本文针对补气化痰方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 标签: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补气化痰方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合白细胞(WBC)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已被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126例,根据不同的感染原因分为病毒感染组(68例)和细菌感染组(58例),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都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和WBC阳性率也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有效的鉴别诊断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根据。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检测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近些年来儿童的高发疾病,存在着较难检测的弊端,本文将根据降钙素原,白细胞,c反应蛋白指标在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检验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肺炎患儿,肺炎类型可为病毒性、细菌性、支原体性(下文统称为CPA),共计120名。同时寻找120名身体情况健康的儿童。按照对比的基本原理对比两组人员的降钙素原,白细胞,c反应蛋白指标情况,根据数据差异,分析可否根据此种方法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检验。结果:肺炎组的降钙素原含量均大于对照组,肺炎组的三种类型当中,此值最小的是病毒性(1.97±2.08),仍高于对照组(0.03±3.41)。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指标均大于对照组,肺炎组的三种类型当中,此值最小的是病毒性(13.10±6.77),仍高于对照组(1.83±4.56)。肺炎组白细胞含量均大于对照组,肺炎组的三种类型当中,此值最小的是病毒性(6.43±1.01),仍高于对照组(4.99±0.99)。三组数据均符合P

  • 标签: 降钙素原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TM法检测60例直肠癌、30例直肠腺瘤和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标本中PTEN及P13K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43.3%(26/60)比100.0%(10/10)和93.3%(28/30),P〈0.05],直肠癌组织P13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直肠腺瘤组织[75.0%(45/60)比30.O%(3/10)和33.3%(10/30),P〈0.05]。PTEN及P13K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前癌胚抗原、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或〈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13K与PTEN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69,P=0.023)。结论直肠癌中P13K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与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监测两者的表达对判定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采用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疾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阳性诊断率的占比。结果 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对比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阳性诊断率占比比较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采用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联合检测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8例,其中包括细菌性感染患儿54例记为A组、病毒性感染患儿54例记为B组,同期选取无感染新生儿54例作为C组。三组新生儿均行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比较三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间比较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A组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中,使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可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HSP患儿60例与门诊健康儿童19例作为样本,HSP患儿为A组,门诊健康儿童为B组,检测IgA、IgG、IgM及CD3+、CD4+、CD8+等T淋巴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A组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IgA、CD8+T表现呈正相关(P<0.05);A组患儿病情程度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表现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以为判断HS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 标签: HSP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严重程度 相关性)删掉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多,从而致使急性脑梗塞发病率逐年提升。因此,临床加强对急性脑梗塞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研究具备极强临床意义。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方式主要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此方式可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避免或减轻病情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但患者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会产生肢体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完成后,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现将进行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6例脑血栓患者参与研究,资料编录时间:2019年2月-2019年12月,抽签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n=43),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均衡(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高(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参与治疗脑血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血栓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和治疗组(26名)。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行尿激酶溶栓接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2名显效(48.0%),8名有效(32.0%),5名无效(20.0%);治疗组中15名显效(57.7%),10名有效(38.5%),1名无效(3.8%)。治疗组96.2%(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0±0.6)较对照组(14.2±1.6)显著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25名)和治疗组(26名)。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行尿激酶溶栓接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2名显效(48.0%),8名有效(32.0%),5名无效(20.0%);治疗组中15名显效(57.7%),10名有效(38.5%),1名无效(3.8%)。治疗组96.2%(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0±0.6)较对照组(14.2±1.6)显著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以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估作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将其按1:1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35),常规治疗;观察组(n=35),另在前一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全面性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94.29%、77.1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明显(P<0.05);NIHS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提高血管再通率,推荐。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