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该文通过对敦煌针灸文献及敦煌古的深入研习,认为敦煌古中的有些古点与现代全息微针系统有着必然的联系,更有甚者为现代全息微针系统的发展源头,现将这种必然的联系通过敦煌古与现代各种全息微针系统的契合点及相关性分别进行阐述。

  • 标签: 敦煌古穴 全息微针系统 契合点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督脉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督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针刺疗法 督脉穴 临床研究
  • 简介:通过检索针刺四缝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四缝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有了创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书中阐明了其主治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规范了具体诊疗技术等。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又丰富了四缝的定位,拓展了针刺四缝疗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四缝穴 奇效良方 针灸大成 串雅内外编 针灸集成
  • 简介:以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古今具有代表性的、、和中的经图,分析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及交会的所属情况.认为该经目前较为公认的循行路线和交会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这对针灸文献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足少阳胆经 经穴图 经络系统 经络 文献比较研究 中医理论
  • 作者: 袁银智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900
  • 简介:双向调节效应是中医针灸治疗的核心作用之一,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而影响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本文试从腧双向调节作用的古代文籍记载、作用表现、取决因素、作用途径等方面对作用进行浅析,进一步强调腧双向作用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阐明其相互作用原理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性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腧穴;双向调节;中医针灸
  • 简介: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风池因其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和解剖学结构,在治疗颈性眩晕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颈性眩晕 风池穴 综述
  • 简介:中医古医籍称肥胖者为“肉人”、“肥人”。认为肥胖与“湿、痰、虚”有关,因此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由於水湿代谢失常,水谷津液未输布而致痰、水、湿,淤积聚而成,其病的关键在於脾胃虚。临床通过对足阳明胃经梁丘与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的针灸刺激方法,可达到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输布水谷津液,平衡水湿代谢,痰,水、湿、淤之积聚便可自散。

  • 标签: 梁丘穴 公孙穴 足太阴脾经 机理 美容 减肥
  • 简介:八脉交会是一组重要的特定,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八脉交会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八脉交会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八脉交会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八脉交会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固定相配,组成4对,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 标签: 八脉交会穴 配穴方法 临床应用 针灸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时辰艾灸八脉交会,探析飞腾八法取时人体腧感热痛阈时间的变化。方法:共468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于辰时(7:00—9:00点)、午时(11:00-13:00点)和戌时(19:00—21:00点)艾灸八脉交会,采用感热痛阂时间评定在不同时辰、不同性别、不同腧部位和不同腧状态下飞腾八法按时取时八脉交会的痛阈变化。结果:脱落、剔除30人,最终纳入研究者438人。飞腾八法按时取时,八脉交会在相同开阖状态下感热痛阈时间比较:不同时辰的闭、配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痛闽时间显著长于女性(P〈0.05);左侧与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的下肢穴位与上肢穴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八脉交会不同开阖状态下感热痛阈时间比较:午时开的痛阈时间显著长于闭和配穴(P〈0.05);男性的开、闭痛阈时间显著长于配穴(P〈0.05):男女上肢的开、闭痛闽时间均显著长于配穴(P〈0.05);女性下肢开的痛闽时间显著短于闭和配穴(P〈0.05)。结论:飞腾八法取时,八脉交会的痛阈因时辰、性别、腧部位和腧开阖状态而异,可作为按时针灸处方的实验依据。

  • 标签: 灸法 穴位特异性 穴位研究 时间医学 飞腾八法
  • 简介:效应的体现受到机体自身因素的变化和治疗环节中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物理、生物学等技术,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等不同层面对经效应关键影响因素做了相关研究,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但尚需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来充分揭示经效应的规律,从而使经效应在临床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 标签: 经穴效应 影响因素 配伍 手法
  • 简介: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的特定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即同功为主,使腧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针灸 腹痛 同功穴 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络腧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针灸教学的重点课程。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针灸推拿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经络腧学》作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之一,其课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经络腧穴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 简介:目的比较睛明深刺与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3例儿童视神经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睛明深刺组(n=55)、常规针刺组(n=54)和西药组(n=54)。常规针刺组取:睛明、攒竹、风池、太阳、百会、丝竹空,每日1次。睛明深刺组采用睛明深刺联合常规针刺,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肌注甲钴胺,500μg/次,隔日1次,同时口服维生素B1,10mg/片,1次1片,每日3次,3组治疗均为8周。治疗后,比较3组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振幅、潜伏时间及总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复发率情况。结果睛明深刺组的视力情况优于常规针刺组及西药组(P〈0.05)。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方面,睛明深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但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3组在改善视野平均缺损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方面,3组治疗前后P100的振幅改善情况睛明深刺组优于其他2组(P〈0.05),但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100的潜伏时间改善方面,睛明深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常规针刺组又优于西药组(P〈0.05)。总有效率分布差异方面,睛明深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3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过程中,3组均无病例出现复发加重。结论睛明深刺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睛明穴 深刺 儿童 视神经萎缩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不同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肺经合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及尺泽组,每组7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起,上巨虚组电针双侧上巨虚,尺泽组电针双侧尺泽,每次15分,每天一次,频率2/100Hz,连续治疗7天;其余两组只抓取、束缚,不做治疗,每次15分,每天一次,7天后取材。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结肠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中,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尺泽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两治疗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中,尺泽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上巨虚组(P〈0.05),其他组间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2)结肠与肺的比值,上巨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尺泽组(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上巨虚组和尺泽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其中上巨虚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上巨虚和尺泽分别作为肺经的合和大肠的下合穴,均可降低TNF-α在结肠中的含量,有效阻抑UC所致的结肠炎症反应及改善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为“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2)上巨虚与尺泽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可能不同,上巨虚对肠源性腹泻更有效,而尺泽对于肠炎引起的肺部损伤较上巨虚更有优势。

  • 标签: 电针 上巨虚 尺泽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将五行互藏理论引入针灸五输之中,从汤液经法图组方思想的角度形成了六腑五输组成的大小补泻方,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辅行诀 五行互藏 五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