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眩晕是因颈椎源引起的眩晕综合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及从事低头作业人员,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部分病人眩晕症状反复发作。自2003年10月-2006年8月我科先后收治该类病人48例,采用寰枢端转整脊法冶疗颈眩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性眩晕 整脊法 寰枢 治疗 眩晕综合症 作业人员
  • 简介: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不断增多,颈椎病所致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临床用以宗整脊十八法配合中药治疗颈眩晕一千余例,疗效显著,体会深刻。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笔者从中更加深了对颈椎病的认识。

  • 标签: 颈性眩晕 配合 整脊疗法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药治疗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盘源下腰痛的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的变化为主要病机;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病机——经络学说,并逐一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的盘源下腰痛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诊断思路和一套规范的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对于新鲜关节后脱位,从理论到临床均有定论。但伤于失治误治而延3周以上者,临床亦不多见。由于各种病理变化产物的存在与阻止,及骨质疏松易致骨折之故,一般多主张手术切开复位,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传统的中医正骨手法,使机化粘连的组织松解后,在行以手法整复复位,并妙用横向的捶击手法,配以内外用药,临床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医整复手法 治疗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治疗脊柱源糖尿病和非脊柱源糖尿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对33例脊柱源糖尿病运用口服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法治疗;对123例非脊柱源糖尿病运用口服胰复生,配合针刀疏通经络等疗法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脊柱源总有效率96.97%;非脊柱源总有效率97.56%。结论:口服胰复生,配合手法整复脊椎、针刀疏通经络、等疗法,对脊柱源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口服胰复生,配合针刀疏通经络对非脊柱源糖尿病有效。

  • 标签: 整脊手法 胰复生 脊源性糖尿病 中药制剂 中医治疗
  • 简介: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类脊椎的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首次提出病变椎体的诊断新观点——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位移,同时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脊椎(尤其是胸椎)病变的相关,结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是脊柱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位移导致体表内脏之间的平衡系统:神经、体液、经络等传导反馈系统的不协调而引发的一组非器质性病理改变综合征。并创新性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此类疾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案——闭合松解术加手法整复综合疗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棘手的难题录求到了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关性 生物力学 脊柱综合征 分类 胸椎纤维位移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闭合松解减压术的方法治疗各型颈椎病(包括神经根型、锥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及混合型),如有病理性移位,则配合相应手法复位;此种治疗方法一律不用激素、血管扩张等药物。材料经过临床、X线、CT、MRI等确定诊断的各型颈椎病245例,经微刀治疗并经3~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痊愈198例占80.8%,显效43例占17.55%,总有效率98.36%,无效4例。结论应用微刀进行闭合松解减压术属闭合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性松解减压术 治疗 颈椎病 闭合性微创手术 X线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针刀和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对针刀治疗骨关节炎的机理进行研究。方法:1、针刀闭合松解治疗;2、外手法治疗;3康复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2例,占总例数53.4%;近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6例,占总例数43.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消失)2例,占总例数3.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0例,占总例数O%。结论:针刀以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关节炎,使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

  • 标签: 针刀 骨性关节炎 机理 实验研究
  • 简介:为探讨中药发热止痛贴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发热止痛帖与外用扶他林软膏对照,分别对6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4周的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发热止痛贴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发热止痛贴 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扶他林软膏 给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整脊调曲法治疗腰痛或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与腰椎椎曲的相关。方法: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采用药熨、骨空针刺加普通针刺、推拿调曲、牵引调曲等整脊综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者腰椎的生理曲度为主要治疗目标,观察402例腰痛或腰腿痛患者的疗效与腰椎椎曲恢复情况的相关。结果:总有效率98.75%,其中治愈+显效率89.55%,椎曲恢复优良(Ⅱ级以上)率73.63%,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91.1%。结论:腰痛或腰腿痛患者的疗效与腰椎椎曲密切相关,坚持功能锻炼能维持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腰痛 腰腿痛 临床疗效 椎曲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松解配合整脊治疗颈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颈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颈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

  • 标签: 颈性眩晕 软组织 松解 整脊
  • 简介: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源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源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在主诉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主诉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 标签: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整脊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JT2WI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MRJ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Borden’s弧弦距、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i.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I1.307,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度(弧弦距)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曲度 椎间隙高度 脊髓 影像学测量 相关性
  • 简介:颈椎病与血压异常的关系已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医学界得到承认。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颈椎外伤、劳损、退变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颈部软组织痉挛,炎症,松弛直接或间接导致脊神经节和椎旁交感神经受激惹血管舒缩,颈动脉窦受刺激,椎动脉受压、扭曲而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脑干血供减少,血管调节中枢受影响,也可使外周血管舒缩失调,从而引起血压异常。临床治疗时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治疗困难,疗效不巩固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大。我们应用中医整脊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整脊手法 小针刀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针刺法对慢性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部取穴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大横,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采用轻捻转慢提插手法,留针30分钟,每2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4%。结论:说明腹部针刺疗法可有效治疗慢性风湿关节炎。

  • 标签: 腹部针刺法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正脊调曲手法对腰源腰椎侧弯影响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本组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0岁。采用正脊调曲手法治疗后观察患者前后CR片的Coob’s角变化。结果:明显改善13例,改善17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0.91%。Cobb角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脊调曲手法矫正腰椎侧弯是有效的,Cobb角对腰椎侧弯的诊断、治疗及愈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腰椎侧弯 正脊调曲手法 正骨手法 影像学
  • 简介: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腱滑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内层紧包于肌腱的表面;外层紧贴于腱纤维的内面。内、外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内、外二层相互移行的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经过。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的磨擦。在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肱二头肌腱沟等处均有腱鞘。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