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及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不同阶段CT征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例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CT均发现病灶:以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为主,常伴实变、增粗血管影、细网格影及条索影;其中“白肺”1例,胸腔积液2例。复查CT:8例病灶逐渐吸收;1例病灶先实变缩小,边缘变平直,再次复查吸收变淡;2例原病灶吸收的同时其他位置出现新病灶,分布及密度特点与原病灶相近,其中有1例新发病灶从肺外周向中央扩散,随访发现新老病灶同时吸收。空气支气管征、纤维条索和胸膜下线常见,少数可出现叶间裂增厚或胸腔积液;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肺部影像转归形式多样,如炎性反应滞后、严重者可出现“白肺”、病程较短者可由早期直接进入消散期。CT诊断的作用在于早期病变的检出、动态演变的观察、疾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病员服在精神科躁动约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与传统普通病员服的对比。方法选取我科住院躁动约束的患者共34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7人,然后分别穿上传统病员服与新型病员服,进行满意度比较。结果对照组对病员服的满意率为64.7%,研究组对病员服的满意率为88.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新型病员服相比于传统病员服具有更大的优势。结果精神科护理工作是当代护理的重要内容,而病员服作为与病人长期相伴的服装,也是护理的一部分。新型病员服相比于传统病员服具有更加舒适的穿戴感,经济实用,而且在对病人的保护上更加用心,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本文从四方面浅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及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方法:抽选本院口腔科实施正畸治疗的患者共63例,并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31例,实验B组32例。传统的哈雷保持器应用于实验A组患者,新型压膜保持器则应用于实验B组患者。结果:实验B组患者正畸标准指数中的牙齿排列情况、覆(牙合)情况、各项牙合关系以及上下颌牙的牙弓情况等均优于实验A组,P<0.05。结论:对需要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应用新型压膜保持器,能够行之有效的优化患者的牙齿序列情况,改善牙合关系,强化患者口腔牙齿的美观性并提升患者在疗养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观察不同类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差异,评价其对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其预后影响。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68例,旨在探究肝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观察肝功能损害程度。在这68个确诊病例中,有56个患者属于轻型或普通型,而另外22个患者则出现了肝功能的受损;共有12名患者被诊断为重型或危重型,其中11名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受损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其肝硬化程度较轻,且合并基础疾病越多,发生肝功能损伤几率越大。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超重或肥胖、重型、危重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检测、评估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7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7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就两组患者预后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进行对比。结果:从患者预后对该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看,A组患者的吸收较强,对该疾病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态度来看,A组中绝大部分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其总满意率高达97.2%,上述各方面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所体现出的效果极好,一方面能够通过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使治疗效果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了解该病毒流行趋势,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来源于2021.1-2021.12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样本开展检测,经检测发现阳性例数共60例,分析阳性结果的基本资料。结果 60例阳性标本中,以发热症状最为多见,共45例,发生率为75.00%,其次便是咳嗽、干咳、咽痛与头痛、肌肉酸痛,各有25、15例,发生率为41.67%、25.00%;发病后7d阳性例数共40例,占比66.67%,发病后14d阳性例数共55例,占比91.67%。结论 核酸检测在防控2019-nCOV传播工作中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2019年年末,以我国武汉为中心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是一种机动医疗场所,具备紧急救治、临床经验等多种功能,为达到快速控制疫情的目的,从2020年起,我国在全国各地均建设不同规模的方舱医院,其中高原地区的方舱医院与平原方舱医院面对的外部环境差异巨大,对护理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大。鉴于此,文章就近两年所发表的高原方舱医院护理管理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为后续临床研究者深入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底到3月份黄石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的28名重症患者,收集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分析血气分析的特点及与疾病 的关系。结果 新冠重症组Ca,pCO2,pO2,Hct,Hb,O2CAP,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重症组pH,a,La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康复患者和生存者ICU后期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新冠康复患者PH值、肺泡氧分压(a)低于生存者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肺泡氧分压比值(a/A)高于ICU后期新冠重症患者(P<0.05)。结论 新冠重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比对照组波动显著,血气分析参数值的变化可以准确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肺通气换气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建中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06例恶性肿瘤恶病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小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候变化以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lb、Hb和体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lb、Hb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恶病质治疗中采用小建中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疗效,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联合高通量测序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出生的60例疑似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对所有患儿均实施串联质谱技术筛查,依据筛查阳性结果,实施联合高通量测序。结果:60例疑似遗传代谢病的患儿中,经单纯串联质谱筛查分析发现阳性17例,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类疾病分别为8例、4例和5例。联合高通量测序,发现有13例患儿为阳性,4例患儿为阴性,串联质谱技术联合高通量测序的符合率76.47%。结论: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时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联合高通量测序,能够有效提高筛查准确率,可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