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对胰岛素 +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致力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07 月 ~ 2019 年 07 月收治的 100 例 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 作为实验对象 , 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 各组临床 治疗 效果。对照 组( 50 例):应用 伏格列波糖 + 唑来膦酸治疗 ;实验组( 50 例):应用 胰岛素 + 唑来膦酸治疗。 对比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 视网膜病变 发生率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 呈现为 p>0.05 的无差异性 ;治疗后,实验组 VAS 评分为( 1.21±0.33 )分,低于对照组, 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 ( P<0.05 ) ;实验组发生视网膜病变几率为 4% ( 2/50 ),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 )。 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胰岛素与 唑来膦酸 ,不仅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同样也使其视网膜发生病变的可能性降低,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3月期间接治的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该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59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患病组,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9例受检者划入体检组。为受检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受检者的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结果:患病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高于体检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均低于体检组受检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诊断检出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可明确患者血清与胰岛素水平,为患者对症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产生的效果。方法:从医院收入的小儿糖尿病患儿中选取此次的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在2020.02月至2022.02月入院,共有84例患儿入选。根据随机抽取双色球方法分组分为甲组(胰岛素治疗,n=42)与乙组(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n=42)。对比分析两组的血糖水平。结果:在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上,乙组低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糖尿病患儿,二甲双胍结合胰岛素治疗,对患儿的血糖水平改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 719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医学试验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 2017年 6月 --2019年 1月,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360例,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 359例,采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共同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功能、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脂肪因子水平展开比较,实施数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胰岛素、糖脂代谢、脂肪因子等方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知,观察组较于对照组来说,治疗效果好,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 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实施二甲双胍治疗后,有效的改善了糖脂代谢与脂肪因子水平,对于抑制病情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合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案例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的30例单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组的30例采用的是胰岛素泵合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两组案例治疗之后对效果分析和研究。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血糖达标时间和体重增加值可知,治疗组的达标时间短,体重增加缓慢。治疗组的FBG、2hBG、H0MA-IR指标低,HOMA-β指标高。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并发症情况,治疗组的并发症几率是6.7%,对照组是16.7%。结论:针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合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合理的进行血糖的控制,值得实施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这种方法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在治疗,研究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度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至 2019年 1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80.0%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 54.3%;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 12.7±3.1) d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 18.6±5.1) d;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5.7%显著低于参考组的 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但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胃疡胶囊结合甘珀酸钠对消化性溃疡药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接诊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安胃疡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甘珀酸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及血清中IL-6、IL-2浓度,并对患者反酸、胃灼热、上腹痛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胃黏膜及血清中IL-6及IL-2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反酸、胃灼热、上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甘珀酸钠与安胃疡胶囊,不仅能够优化患者胃黏膜及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还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收获有效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