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探讨吗啡复合小剂量纳洛酮,经硬膜外给药对肠道运输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45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吗啡对照组(M组,硬膜外给予吗啡)和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组,硬膜外给予吗啡及纳洛酮),作硬膜外穿刺,分组给药周后,剖腹取近端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结肠Cajal间质细胞,分析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结果M组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及面积和NS组、MN组比较均明显减少,而NS组和MN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硬膜外伍用小剂量纳洛酮能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轻吗啡PCEA不良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与改变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学表达有关。

  • 标签: 吗啡 Cajal间质细胞 小剂量 纳洛酮 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土贝母皂甙微囊栓塞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36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12,生理盐水1ml经肝动脉注入,B组12,碘油0.6ml加1mg丝列霉素混悬液栓塞;C组12,土贝母微囊行肝动脉栓塞,术后1周制备组织学和电镜标本,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FGF2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中凋亡细胞个数分别为A组1.90±1.30,B组3.50±1.20,C组3.60±1.20,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VEGF阳性率分别为83.3%,、91.7%、91.7%,FGF2阳性率分别为41.7%、58.3%、50%、,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土贝母微囊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可以作为末梢栓塞剂,起到化疗栓塞作用,对新生血管生成影响较小。

  • 标签: 土贝母微囊 肿瘤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与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血液学角度寻求抗癌治疗新靶点。方法1.将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移植瘤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2.建立VX2肝模型;3.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水平。结果1、肝移植瘤组瘤株种植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上升;2、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不同的检测时间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不大;3、瘤株种植后1w、2w后肿瘤均有转移,转移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VX2肝移植瘤组血液中的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其活化标志物水平增加,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

  • 标签: VX2兔移植瘤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护理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孕期在我院接受正规营养护理的孕妇6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未接受孕期正规营养护理的孕妇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羊水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糖尿病、贫血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期给予正规的营养护理可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孕期 营养护理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甘利欣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去氧胆酸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复常时间、症状表现消失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去氧胆酸对患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在甲亢合并高胆红素血症中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优思弗25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33例,茵栀黄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组均行抗甲亢、护肝、降酶等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TBIL、ALT、AST、TBA变化。结果组患TBIL、TBA、ALT、AST治疗前后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TBIL、TBA的恢复速度治优于对照组(P<0.05)。在本研究中,组未发生明显的副反应。结论甲亢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去氧胆酸胶囊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去氧胆酸胶囊疗效优于茵栀黄注射液,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甲亢 高胆红素血症 熊去氧胆酸胶囊 茵栀黄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因为普外科患者的生活情况、家庭条件、学历、职业、地位、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对健康教育接受能力不样。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普外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普外科 健康教育 普外科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果酸含量的检测方法,观察齐墩果酸和果酸在中药材中的存在形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Shim-packCLC-ODS,检测的波长在220nm处,流动相为甲醇(85)-水(15)-冰乙酸(0.05)-三乙胺(0.03),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25℃。结果齐墩果酸和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均为102%,RSD均小于2.3%。结论齐墩果酸和果酸在中药中的含量测定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60例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的住院患者,按是否应用优思弗将患者分为组优思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统计分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差异。二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对比均存在差异,组间治疗后肝功能比较,ALT、AST、TBil存在差异。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中治疗前后的TBil、GGT、ALP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中治疗前后ALT、AST存在统计学差异。优思弗组治疗后16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66.7%,组疗效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去氧胆酸可以改善各型药物性肝损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且其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药物性肝损的重要选择。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药物性肝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中SREBP-1c及PPARγ的表达。方法使用醋酸泼尼松龙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SREBP-1c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PARγ、SREBP-1c的表达量在骨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中显著增多(P<0.05);实验组中PPARγ表达量比SREBP-1cmRNA显著增多(P<0.05)。结论SREBP-1c及PPARγ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PPAR&gamma SREBP-1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局部注射金葡液对骨不连的治疗作用。方法手术造成并经X线检查证实的左右胫骨骨不连模型,随机分成a、b组,a组左侧为冲击波治疗组,右侧作空白对照组;b组左侧为冲击波结合局部注射金葡液治疗组;右侧作对照组,进行局部注射金葡液治疗。治疗后6、12周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骨不连处的变化。结果12周后a组左侧和b组右侧胫骨不连基本痊愈;b组左侧胫骨全部痊愈,b组左侧较a组左侧和b组右侧愈合早,a组右侧则为骨不连接。结论冲击波能够刺激骨痂形成,金葡液能提供生物活性物质,者结合能促进骨折愈合,有望成为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新方法。

  • 标签: 冲击波 金葡液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骺板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骨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与普伐他汀合用治疗新西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暂时阻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缺血/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普伐他汀、葛根素以及普伐他汀与葛根素联用组。普伐他汀的给药方式为实验前3h灌胃,葛根素的给药方式为损伤后10min腹腔内注射。术后2h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动脉血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浓度以及梗死区内皮型和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结果葛根素与普伐他汀合用能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浓度,增加梗死区内皮型氧化氮合成酶以及内皮型与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的比值,作用较单独使用葛根素或普伐他汀显著。结论在使用普伐他汀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葛根素对新西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内皮型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有关。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葛根素 普伐他汀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一氧化氮合成酶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种不同的免疫检测系统测定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结果的可比性,以评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ProGRP是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方法以罗氏Cobase601电化学发光法(ECLIA)为参考方法,安图AutoLumoA2000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MIA)为待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新指南EP9-A3文件的要求,对种方法学检测ProGRP的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移评估。结果在6.73-4536.65pg/mL范围内,种方法学的ProGRP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75,截距4.185。结论安图AutoLumoA2000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罗氏Cobase60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roGRP结果具有可比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给予常规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43.12±0.48)u/L、谷草转氨酶(42.63±0.27)u/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50.36±1.4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熊去氧胆酸胶囊 异甘草酸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氧胆酸胶囊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区不适、腹胀、乏力、黄疸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熊去氧胆酸胶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组;对照组29例,给予传统的去氧胆酸进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臌胀片进行治疗,对比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对照组29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结论临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疾病采用中药臌胀片联合去氧胆酸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氧胆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去氧胆酸治疗,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GGT水平以及治疗后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GGT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去氧胆酸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GGT水平,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机体HBV-DNA转阴和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