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10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围溶栓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基本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2例;1例溶栓后齿龈出血后治愈,1例发生溶栓后脑出血,1例临床症状加重,家属放弃治疗;8例患者肌力均提高了1~3级以上,语言功能改善,口词转清,NIHSS分值降低。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护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密切的护理配合亦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演练提高护士溶栓护理配合能力,对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溶栓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我院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4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血栓中应用尿激酶溶栓,不仅使用安全,同时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且取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方法随机抽取移居拉萨(3658m)满两年的健康汉族人和世居拉萨健康藏族人各120名。汉族和藏族各分为4组,共8组,每组30人,按照课题设计的Bruce运动方案(8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别,10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进行平板运动实验。运动前后5min各抽血一次,用抗凝管存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结果汉族8分钟3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8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10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5,其余均为P>0.05。结论用统计学处理的结果和直接观察各组数据运动前后数据很大变化,运动前略高于运动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塞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定向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临床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患者也明显较佳,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免疫抑制法同步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非AMI组血清中CK-MB的质量和活性,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均高于非AMI组(P<0.01),CKMB质量升高较活性早;非AMI男性组CKMB质量高于女性组(P<0.05),但CKMB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和NAMICKMB质量和活性相关性比较,男性组r值为0.857,女性组r值为0.893,均呈正相关,女性组相关性较男性组好。结论在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二者无明显差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质量检测较活性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在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人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3例,占36.1%;有效17例,占47.2%;无效6例,占16.6%,总有效率达83.3%。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22.8%;有效14例,占40.0%;无效13例,占37.1%,总有效率为62.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出院半年后的随访分析,治疗组发生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有明显疗效,是减少胸膜增厚及粘连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早期应广泛推广,提高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体会。方法以我院100例患者为资料,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前者给予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后者则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有4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86.0%,而对照组患者则仅有29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48.0%。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缺损评分,试验组患者缺损评分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显著,而对照组患者则未见显著变化,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尿激酶溶栓治疗是一种效果显著的优质治疗手段,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极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以及14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97±2.37)分、(8.49±1.64)分、(7.01±1.31)分、(5.21±1.00)分,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随时间的变化,NIHSS评分在不断降低;30例患者基本治愈13例,为43.3%,治疗有效13例,为43.3%,治疗无效4例,为13.4%;30例患者共出现3例牙龈出血以及1例血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其他溶栓药物便宜,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栓塞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栓塞患者,分析其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80例患者中,58例溶通,将其设置为溶通组;22例溶栓失败,将其设置为失败组;溶通组患者溶通时间、血栓形成时间、溶栓所用时间和尿激酶剂量均显著低于失败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溶通组患者中栓塞24小时内,54例溶通,该组患者中31例患者出现再次栓塞现象,证明动-静脉内瘘栓塞溶通后会出现再次栓塞,并且发病率较高。58例溶通组患者中,34例证实有附壁血栓,其中23例溶通后再次栓塞,24例没有附壁血栓患者中,只有5例再次栓塞,有附壁血栓患者溶通后再次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没有附壁血栓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栓塞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溶通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主要对我院2008年3月到2009年12月之间收录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治疗组39例,采用常规的治疗之外,还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硝酸甘油与肝素钠进行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治疗组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情况,但是治疗组在治疗中出现出血状况,而对照组无。结论对于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临床中一种有效治疗AMI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牛带绦虫新基因,分析和预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及特性,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工具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膜联蛋白B3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1259bp,编码区为106-1074bp,编码32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无跨膜区;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性质不稳定,理论分子量为36415.1;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了牛带绦虫成虫膜联蛋白B3基因,并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