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2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HBe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结果569例HBV-DNAPCR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448例,HBeAg阳性252例,两种检测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前S1抗原优于HBeAg,前S1抗原在乙肝流行病学调查上和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明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探讨三明市人群所感染TTV的基因群别分布情况。方法准备106名健康人群、64名HBV患者和36名HCV携带者的血浆。设计2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G1-G5群特异性巢式PCR,分别检测三组血浆中TTV的5种基因群的DNA。结果(1)使用群特异性PCR检测TTV,G4群TTV感染率最高,为52.0%,然后依次为G539.1%,G332.7%,G125.7%,G28.4%。(2)TTV常常混合感染检测出2种属于不同群TTV感染的实验标本为数不少(19.8%),有4份标本甚至检测出属于3种不同群TTV-DNA。HBV患者组,检测出2种属于不同群TTV的比率占56.3%,有5个实验对象和2个实验对象分别检测出3重(群)和4重(群)TTV感染。结论1-5群的TTV都可以在三个组别中被检测出,HBV组和HCV组各群TTV的感染率比健康人群组高。TTV易发生混合群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抗原促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成熟作用。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为DC,分别负载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麻疹疫苗、K562及RPMI8266冻溶抗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加入TNF-a为对照组,再加入相同体积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CCK8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各组均培养出具有典型形态的DC,其中疫苗各组细胞CD83表达较肿瘤细胞各组明显升高,MLR作用强,而肿瘤组抗原又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为高,同时各实验组CD1a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各实验组CD1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苗、肺炎球菌疫苗及麻疹疫苗等微生物抗原促进DC成熟能力较K562及RPMI8266等肿瘤抗原能力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7.8%,100例中有94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4%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肝炎的发病特点,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妊娠期合并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经过综合治疗,其中23例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妇和新生儿均存活,其新生儿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妊娠期合并肝炎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及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羊水污染情况明显增多(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但是无显著性;1例进行自然分娩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合并肝炎其临床表现较为典型,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快采取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危及母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