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等交换过程,以取得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可分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语言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美好的语言可增强患者抗病的信心,也是医治病人身心创伤的良药。但儿科患者年龄不等,理解接受能力不同,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语言交流障碍时,可通过护理人员的仪表、姿势、动作、表情、目光来完成交流,取信于病人及家属的是非语言信息即形体语言。而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建立起来的有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是治疗性的关系,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是护理关系中最要的内容。如何将形体语言运用在儿科护理中增进护患感情,更好的体现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我们探讨一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78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89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医嘱的接受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对医嘱的接受率为68.89%,观察组对医嘱的接受率为93.18%,观察组对医嘱的接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的恢复,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配合程度,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语言恢复的影响,探讨提高脑梗死失语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同期序贯就诊入院的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24h内给予康复相关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和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WAB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0周和12周后临床明显改善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尽早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及其教育训练对策。方法以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自闭症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对其语言障碍的典型进行总结分析,制定相应的训练对策,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对一语言训练,观察组进行一对二或小组形式的语言训练方法,并于治疗后6个月采用s-s法对两组患儿的言语能力及综合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s-s法测试发现,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二的训练可以让患儿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从而提高语言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一对二或小组形式的教学更能激发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及其他各方面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沟通,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完全接受率46.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完全抵触率7.3%低于对照组22.5%,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