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与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于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展开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48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23例仅予以全身麻醉为对照组,25例麻醉为硬膜外阻滞与浅全身麻醉复合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HR、MAP、RR显著较对照组优越,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为(14.72±1.23)min,比对照组的(27.02±2.03)min,且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效果优越,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明显影响,且麻醉苏醒快。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platelet-richfibrin,iPRF)复合Bio-Oss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40只健康大耳白兔,制备,微创拔除其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将4个位点分为四组,分别为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分别填入iPRF+Bio-Oss骨粉、PRF、Bio-Oss骨粉和不做处理。随机分别于术后4、12周各处死20只,取牙槽骨标本行形态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测量骨密度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4、12周时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间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Bio-Oss骨粉组保留牙槽嵴宽度最大;iPRF+Bio-Oss骨组和PRF组、Bio-Oss骨组较对照组的成骨活跃且新生骨成熟度高,实验组CT值均高于对照组,且iPRF+Bio-Oss骨粉组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RF复合Bio-Oss骨粉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中可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新骨形成,其保存拔牙位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RF和Bio-Oss骨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需要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复合咪唑安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0.56%,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及术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辅助椎管内麻醉时,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异丙酚静注,观察组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用药总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诱导期异丙酚用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有效,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诊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地佐辛进行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观察组采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患者术后10分钟的痛疼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0min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氢吗啡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氢吗啡酮更适合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治疗中使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100例需要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全麻,观察组则予以全麻复合硬麻外麻醉,进而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和分析,观察组手术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比对照组低,两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的全麻用药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少,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中采用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仅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麻醉用药量也比较少,术中没有明显应激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1—2级全麻股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150ug加长托宁0.3mgB组舒芬太尼100ug加氢溴酸高乌甲素16mg和长托宁0.3mg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按2.0ml/h速度使用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注静脉持续镇痛48小时。比较两者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均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显著性,但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骚痒,尿潴留,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给予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0.67%),罗哌卡因(0.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的麻醉药物再加入地佐辛(0.1mg/kg)、地塞米松(10mg)。对比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同时段的VA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麻醉中,应用地塞米松、地佐辛后,增强了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持续麻醉的时间更长。同时,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0名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甲磺酸罗哌卡诊疗和切皮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再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麻醉,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较差的有6例;观察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3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利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阻滞麻醉,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上肢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对观察组患儿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中的MAP、HR、RR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喉痉挛等围术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儿(2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儿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4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采取板式组合药治疗)和观察21例(采取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0(95.23%),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6(76.1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痰结核菌阴转率较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剂量复合剂用于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的帮助病患改善症状,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麻醉在粗隆间手术的应用。方法择期下行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选择喉罩静脉全麻醉后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出喉罩和气管导管前(T3)、拔出喉罩和气管导管后即刻(T4)、SBP、DBP、HR。记录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不良反应及患者术后1h、6h、VAS评分。结果A组患者T2、T4时SBP、DBP、HR显著低于B组(P<0.05),B组T2时比T1时SBP、DBP、HR显著高于T1时(P<0.05),B组T4时比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T3时(P<0.05),(见表1)。A组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2,3)。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麻醉用于粗隆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少,减少全麻不良反应利于术后镇痛和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接受PPH术治疗的临床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定义为甲、乙、丙、丁组,四组患者均接受地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剂量不同,甲组予地佐辛100μg/kg,乙组予地佐辛150ug/kg,丙组予地佐辛200ug/kg,丁组予芬太尼2ug/kg,四组患者术中均辅以2ug/ml的异丙酚靶控持续输注。而后对这几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发现,丙组、丁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优于甲组和乙组(P<0.05);丙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率较丁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丁组术后镇痛时间间隔短,不良反应高。结论综合比较,在采取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开展PPH麻醉时,适宜剂量为200ug/kg。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