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病的筛查过程中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11月—2016年11月114例等待接受肺结核病筛查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为57例,采用常规X线射片检查手段,研究组为57例,予以患者DR系统胸部摄影检查模式,比较两组肺结核病筛查结果。结果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比较,研究组检出率为(87.72%),常规组检出率为(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的筛查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用DR系统胸部摄影技术,对提升检出效果,帮助患者明确病情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有着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与HLA-B27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将收集的41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评估银屑病甲损害严重程度、皮肤损害面积与严重程度、受累关节等临床特点及其与HLA-B2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关节炎HLA-B27阳性表达与男性密切相关(r=0.461,P<0.05)而与患者甲损害NAPSI及皮损PAS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64,r=0.073,P>0.05)。在骶髂关节受累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但在末端指间/腕关节受累方面,HLA-B27阳性组6例(50%),阴性组25例(86.21%),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结论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中男性患者HLA-B27阳性表达高于女性,而HLA-B27阴性表达的患者更易出现末端指趾间关节受累;患者皮肤及甲的损害严重程度与HLA-B2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CD44、EGFR、nm23在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在胃癌侵袭和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患者,其中75例胃癌患者,25例正常健康人并分为胃癌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和正常胃粘膜组中CD44、EGFR、nm23表达情况变化,并分析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CD44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33%(28/75)和0%(0/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GFR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3%(37/75)和16.00%(4/2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3、nm23在胃癌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3%(34/75)和84.00%(21/2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胃癌组织中CD44、EGFR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nm23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2、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CD44、EGFR表达情况呈正相关;与nm23表达情况呈负相关。3、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CD44、EGFR的表达起促进作用;nm23表达起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南京市浦口区2009年8月龄—14岁及下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ies,SIA),在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通过采集0岁~、1岁~、3岁~、5岁~、7岁~、10岁~、15岁~、20岁~年龄组人群血清,检测麻疹抗体,分析比较抗体水平和SIA前后0岁组、1-14岁组和15岁及以上组的麻疹发病例数增减情况。结果SIA后全区麻疹抗体阳性率91.12%,各龄抗体阳性率在30%-92.96%,达到保护水平(800IU/ML)的阳性率为64.75%,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SIA前后的1-14岁年龄组发病例数减少80%-100%。结论全区麻疹强化免疫安全有效果,达到全省同期水平,全区15岁及以上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偏低而发病例数偏多,证明该年龄组是消除麻疹的重点人群,应开展以麻疹疫接种为主要手段综合防制工作。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后续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ies,SIA)和监测工作,确保全区2012年消除麻疹。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得120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结果在所有参与试验的120例患者中,所有上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率为83.89%。男性幽门螺杆菌检测率明显高于女性幽门螺杆菌检测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老年人群体发生疾病的主要病因,14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能够帮助临床早期确诊,而且应用起来较为方便,尤其适合老年人群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开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96例孕10~14周同意终止妊娠的临床病例。结果71例完全流产,完全流产率为73.96%;23例不全流产;不全流产率为23.96%;2例流产失败,失败率为2.08%。出血量平均85ml,未见阴道大出血、剧烈腹痛、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过敏性休克、细菌感染、宫颈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出现5例胃肠道反应,8例一过性低热,未行任何处理均自行缓解。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完全流产的成功率较高;对不全流产也起到软化宫颈,更好地为行钳刮清宫术做好准备,避免强硬扩张宫颈的损伤;而且口服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3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CD64、hs-CRP和PCT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D64、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64、hs-CRP、PCT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升高,三项联合阳性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SABC法检测标本中CD44蛋白表达,应用Pearsonχ2检验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癌标本中,CD44蛋白呈阳性表达有59例。呈阴性表达41例。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表达范围主要在细胞浆。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有关(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0~14周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10~1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用药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选择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对照组20例患者选择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流产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出血量、引道排出物时间、流产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均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止瘢痕子宫妊娠10~14周的患者选择米非司酮结合米索前列醇流产,流产效果佳,用药安全,有效的提升了流产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总出血量,其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在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婴幼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McAb-APAAP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与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6、TNF-α与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发病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6、TNF-α与IFN-γ和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儿童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抗凝血鼠药中毒导致的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14例服抗凝血鼠药中毒导致的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各组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治疗时间。结果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获得性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