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脐静脉置管、PICC置管期间,探究无缝隙护理的实施效果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极低出生体重儿38例,接收时间段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之间,分为2组后,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随机抽签法;在脐静脉置管、PICC置管干预时,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1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所纳入的1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比2组效果。结果:(1)体质量进行评估,出生时两个组别抽取新生儿无差异,P>0.05;出生后2周、出生后4周比较,实验组评估值VS对照组评估值,更高,P<0.05;(2)对并发症进行统计,在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的开展,在临床上效果确切,显著表现在:促进新生儿体质量增长,有效降低患儿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备较高安全价值、较高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隧道式PICC置管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PICC置管的患者40例,为进一步观察隧道式置管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PICC置管的方式,乙组患者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观察不同置管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的乙组患者,其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程度以及导管位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隧道式PICC置管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现象的产生,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置管喂食的临床实践体会。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和营养脑细胞治疗,由营养科统一配置营养均衡、无渣糊状食物;对照组采用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观察30d后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疗效评定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吞咽障碍疗效评定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胃管置管鼻饲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46例肾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6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病人因腹膜炎并发真菌感染而拔管,2例病人发生透析管阻塞,3例病人出现腹痛,5例病人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继续腹膜透析治疗,其余病人腹膜透析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PICC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长期住院行PICC置管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32例,均采用美国生产的PICC导管进行留管,观察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发生导管送入困难的有1例,穿刺部位渗血的有1例,导管脱出的有1例,感染的有1例,静脉血栓形成的有4例,导管堵塞的有1例,静脉炎的有1例,接触性皮炎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结论PICC置管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很多,综合分析与护理人员对并发症的认知及置管操作技术有关,因此应加强对并发症和导管操作的护理干预,可确保PICC置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