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鉴于地锦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本文就其之血机理进行探讨,并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实验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1次中药灌胃1.4ml/100g,连续15日。其方法是:(1)每2日在尾部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2)15日后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性;(3)15日后测定血脂。结果表明:地锦草能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F=71.59,P<0.01),并能随给药时问的延长,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5日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tPAG=13.73,P<0.01);地锦草还能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降低(tCHO=58.13,P<0.01;tTG=16.98,P<0.01)。
简介:背景抑制可有效降低杂波干扰、突显观测目标,是红外小目标检测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现有背景抑制算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全局滤波和局部滤波具有一定的互补特性,全局滤波可有效抑制大面积缓变背景,但对起伏背景的边缘区域抑制有限,局部滤波在抑制背景边缘和"脉冲"噪声方面效果较好。基于此,构造了一种全局-局部联合滤波器,结合奇异值分解良好的数值稳健性和自适应性、RobinsonGuard边缘滤波器具有保留目标边缘及其内部信息的特点进行背景抑制。通过多组实验分析,并与单一滤波和基于小波与形态学联合滤波的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增益和背景抑制程度上更具优越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50位病人。对于常规护理组的50位病人,施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普通镇静护理手段,对于康复护理组的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镇静之后病人生命体征指标改变和病人在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要显著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镇静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改变较稳定,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短,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性护理方式安全性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标管理 在 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中 的作用。 方法: 2019 年 2 月 ~ 2020 年 3 月,纳入我院收治的 91 例 患者 ,其中 46 例作为 实验组,予以 目标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护理措施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和解决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4%(11/250),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8%(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可以在急诊科护理中积极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对于提高普外科护理水平以及优化护理管理的价值,观察其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本院普外科护士中选取15例,按照入职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职的7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不结合目标管理;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职的8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结合目标管理。比较两种方式下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文书填写规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沟通水平以及业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应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目标管理通过明确护理目的和工作细节来加强护理管理,并通过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规范文书的书写等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