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例17孕妇,30岁,既往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一健康男婴。本次孕期平顺,各项检查无异常,于孕30周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外生殖器异常,未探及胎儿正常形态外生殖器结构,可显示阴囊及左侧阴囊内睾丸,右侧阴囊小,呈条状中等回声,内未探及睾丸,短小弯曲的阴茎位于分裂的阴囊之间(图90~93)。超声诊断:胎儿外生殖器异常(部分型阴茎阴囊转位、尿道下裂)。即行脐血穿刺染色体检查为46,XX。生后检查,新生儿外生殖器结构与产前超声所见相符,尿道下裂为阴茎体型。超声检查显示左侧阴囊内可见睾丸,右侧腹股沟区可见未下降的睾丸。复查新生儿染色体为46,XX,诊断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
简介:摘要:目的:审视芒针断续波动流触发“腹部四针和骶部四针”提升高龄女性病人患者压力性尿失控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女性病例病人压力性尿控制障碍患者,划分为观察队伍和对照队伍,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针,骶四针”。治疗前后ICIQ-SF评分和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CIQ-SF评分从(12.93±3.34)降至(6.23±1.79),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从(14.14±2.96)g降至(4.38±1.25)g;对照组ICIQ-SF评分从(12.73±3.73)降至(8.60±2.05),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从(13.53±2.83)g降至(8.00±1.75)g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 (P<0.05)。结论:银针间歇波浪式针灸“腹四针,骶四针”医治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成效显著,优于一般针灸方法,适合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审视细小针灸断续波动流触发“腹部四针和骶部四针”提升高龄女性病人患者压力性尿失控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女性病例病人压力性尿控制障碍患者,划分为观察队伍和对照队伍,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芒针断续波交替针刺“腹四针,骶四针”。治疗前后ICIQ-SF评分和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CIQ-SF评分从(12.93±3.34)降至(6.23±1.79),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从(14.14±2.96)g降至(4.38±1.25)g;对照组ICIQ-SF评分从(12.73±3.73)降至(8.60±2.05),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从(13.53±2.83)g降至(8.00±1.75)g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 (P<0.05)。结论:银针间歇波浪式针灸“腹四针,骶四针”医治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成效显著,优于一般针灸方法,适合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特点和临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为有效预防控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及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操作规范对菌株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革兰染色和氧化酶实验对菌株进行初步筛查,再经过在 PHOENIX-100 微生物鉴定系统( 美国 BD 公司)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共分离得到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199株,其中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15株,7.54%;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占125株,62.82%;聚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13株,6.5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23株,11.56%。标本类型主要以痰液(sputum)为主,共分离147株,占73.87%;其次是尿液(urine)标本,26株,占13.07%。科室分布中以呼吸科为主,占43.22%;其次为ICU,占27.64%。结论 医院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较高,菌株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性(MDR)。提示临床一定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院感意识,防止该类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扩散。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我院分离培养的114株耐药碳青酶烯肺炎克雷伯菌( CRKP)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分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 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临床住院患者 送检标本 分离培养的114株 非重复性 耐药CRKP。采用 VI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上述耐药菌重新进行菌种鉴定并验证其对碳青酶烯 以及其他临床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 的药敏分析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乙二胺四乙酸( EDTA)协同法检测金属酶, PCR 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耐药基因。 通过 脉冲场凝胶电泳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析 114 株菌株 的 同源性。 结果 采用 VI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鉴定结果表明上述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位于 95%-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70%-75%、 82%-87%、 90-95%和 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该耐药菌对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联合四环素类或氯霉素类的耐药率均位于 57%-66%、 61%-77%、 79%-84%和 6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14株 CRKP经 m CIM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阳性率为 100%; 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 8株为阳性,阳性率为 7.02%。经耐药基因检测及测序结果比对显示, IMP、 KPC和 NDM的基因型别为 IMP-4、 KPC-2和 NDM-1。临床耐药发生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 P < 0.05)。拉丝试验结果显示高毒力 CRKP1检出率为 16.67%;同时 rep-PCR结果显示 114株 CRKP分为 A-F 6类型,以 A型为主( 80.71%)。通过 Bio Numerics 软件分析 PFGE条带的聚类情况,本研究 114株 CRKP分为 A-F 6类型, A型为主( 80.71%, 92/114), B-F型分别为 4.39%(5/114)、 3.51%(4/114)、 3.51%(4/114)、 4.39%(5/114)和 3.51%(4/114),与 A型相比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χ2=15.736, P = 0.001)。 结论 CR-KP是导致临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极易发生多重耐药现象,并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逐渐上升,提示加强临床用药过程对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并及时监测致病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抗广谱耐药菌的治疗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肩腰腿痛患者实施四物四妙汤联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接诊治疗的18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90例参照组(实施脊柱局部正骨推拿治疗)与90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四物四妙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VAS评分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88%,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VAS评分(1.21±0.31)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VAS评分(1.65±0.45),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实施四物四妙汤联合脊柱局部正骨推拿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局部正骨推拿配合四物四妙汤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中心所接收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共103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51例,实验B组52例。将脊柱局部正骨推拿的治疗手段应用于实验A组患者,实验B组患者则在正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四物四妙汤进行治疗。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实验A组,P<0.05。结论:应用脊柱局部正骨推拿结合四物四妙汤治疗颈肩腰腿痛,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缓解颈肩部以及腰腿部的疼痛感,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推进患者病症的持续向好发展,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1~43岁.因不慎坠入汽油罐中,在油中浸泡并缺氧38h后入院.患者烧伤面积35%~85%TBSA,平均面积42%,以Ⅱ度为主.创面大部分表皮脱落,基底红润,渗出多,创面周围有大小不等水疱.4例均有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表现为声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昏迷,表情淡漠.呼吸36~52次/min,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呼出汽油气味.心率114~186次/min.实验室检查:Hb146~178g/L,Hct58%~62%,WBC16.2~24.0×109/L,TP42~60g/L,Alb20~36g/L,血气分析:pH7.28~7.32,PaCO24.36~4.47kPa,PaO28.2~9.0kPa,SO20.80~0.92,HCO3-16.2~19.4mmol/L.1例心肌酶增高明显,AST258U/L,LDH448U/L,CK2210U/L,HBDH408U/L,CK~MB324U/L.黑便,潜血试验(++).辅助检查提示: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诊断:(1)化学烧伤;(2)吸入性损伤;(3)汽油中毒;(4)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