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脓毒症脑病脑保护方面的疗效评定及不良事件评估。 方法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6 月我科收治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2012 年脓毒症拯救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 48 小时;每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动脉血乳酸水平。 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脓毒症脑病发生率分别为 37% 和 5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脓毒症脑病发生率,应用安全简便,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摩腹捏脊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社区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新生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体检服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摩腹捏脊保健服务。干预后比较两组儿童各年龄段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的差异以及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身高、体重平均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和贫血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摩腹捏脊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降低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服务的满意度,适合在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整脊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神经根型颈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3年5月经我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对两组疼痛程度和颈椎功能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VAS评分、NDI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京珠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轴骨(腰椎与骨盆)的整脊疗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侧下肢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病的160例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内科常规用药治疗相同,观察组应用中轴骨(腰椎和骨盆)的整脊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运动疗法.根据治疗前后第7、15、30天脑卒中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及肌电F波、腰椎与骨盆的X线检查的变化进行疗效判断.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轴骨的整脊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疗效优于常规运动疗法.关键词脑卒中;整脊疗法;肌肉痉挛;偏瘫中图分类号Q9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9-01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 方法: 样本时间: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样本来源: 70 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 35 例)与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组给予针刺疗法 + 整脊推拿,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上肢麻木疼痛、单侧肢体麻木、颈项不适、眩晕)与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 肢麻木疼痛、单侧肢体麻木、颈项不适、眩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7.14%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14% ),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整脊推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方法样本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样本来源7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组给予针刺疗法+整脊推拿,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上肢麻木疼痛、单侧肢体麻木、颈项不适、眩晕)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麻木疼痛、单侧肢体麻木、颈项不适、眩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整脊推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在接受小儿捏脊治疗后,评估及疗效及相关安全性,找到一种安全绿色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 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微生态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小儿捏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体质量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儿捏脊治疗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促使体格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并且对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阐述。方法将本院在2015年-2017年间所收治的7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采取放射疗法之后,对其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并且依据各个患者治疗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本次研究的72例脑转移瘤患者的放射治疗结果显示,72例患者中没有发生严重的放疗反应,并发症现象也不存在。经过放疗之后,有79.2%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97.2%的患者神经系统得到有效舒缓。结论针对脑转移瘤患者实行放射治疗方法之后,再配合相应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生存期也可以有效延长。
简介:目的:获取山羊硬脊膜形貌及三维微观结构特征,为构建与之空间结构近似的人工硬脊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山羊硬脊膜取材后,进行标本处理及大体观察,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组织学成分、内外表面形貌、胶原纤维直径、分布以及分布模型。结果大体观察可见硬脊膜为一乳白色、质韧、弹性半透明膜;光镜下观察硬脊膜的组成主要由“取向性”结构的胶原纤维及少量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内外表面如连绵山峰状隆起;透射电镜见胶原纤维有序分布,胶原纤维的平均直径为(627±60)nm,且呈现双峰分布。结论山羊硬脊膜是主要由纳米级的“取向性”胶原纤维及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半透明薄膜。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对脊源性相关病的特殊疗效。方法:对 60例有脊源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分组处理,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开放式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微创技术来治疗脊柱的创伤。在一段时间过后,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的好转,并且发病的机率减少,患者身体恢复快,同时心情阳光;对照组的患者伤口出现感染的情况居多,同时病情恢复慢,病人心理阴影大。结论:微创技术对脊柱疾病的治疗效果好,患者的康复几率大,在有效保证患者健康的同时还能保证患者的心情和治疗的效果,降低脊柱疾病的并发症的产生。微创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伤口的大小,伤口愈合速度快,提高脊柱治疗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降低感染的情况发生,减少了病人住院的时间。并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微创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深入 ,微创技术对脊源性相关病治疗方面应用的愈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