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确诊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并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宫腔纱条填塞指征、方法及效果(本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研究对象签署临研究知情同意书)。进行接受宫腔纱条填塞时出血量与填塞治疗效果比较。结果48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其中45例(93.75%)宫腔纱条填塞法成功,3例(6.25%)宫腔纱条填塞失败,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与填塞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时出血量与填塞效果密切相关(r=-0.706,P<0.05),且填塞时出血量越少,填塞效果越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方法。

  • 标签: 中央型前置胎盘 大出血 宫腔纱条填塞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采用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与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54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7例,采用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研究组为27例,采用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与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撤囊出血率为0,参照组撤囊出血率为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操作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患者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与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治疗,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Bakri球囊宫腔填塞术 子宫动脉结扎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Lynch缝合术、Bakri球囊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应用于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于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62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结果Bakri球囊填塞术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B-Lynch缝合术组及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手术组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单项手术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中,Bakri球囊填塞术的效果较为显著,应作为治疗产后出血手术的首要选择;当患者产后出血情况较为严重时,应采用Bakri球囊填塞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显著的提高止血成功率,从而减少因出血严重导致的子宫切除的风险。

  • 标签: B-Lynch缝合术 Bakri球囊填塞术 子宫动脉结扎术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和传统泪囊手术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优劣。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7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泪囊手术治疗,内窥镜手术组则采用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溢泪症状消失时间、泪道通畅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鼻出血、肿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窥镜手术组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内窥镜手术组溢泪症状消失时间、泪道通畅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内窥镜手术组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内窥镜手术组鼻出血、肿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泪囊手术治疗,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传统泪囊手术 临床疗效 优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in1和CyclinD1在鼻腔的正常上皮、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恶变组织中表达的比较,探讨它们在NIP的发生及恶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方法实验组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0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手术和活检的NIP病例40例,NIP伴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伴不典型增生组)25例,NIP伴有癌变(恶变组)16例标本,共计81例。对照组收集非NIP以及排除鼻腔其他肿瘤患者的下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标本9例。结果对照组和各个病变组的Pin1阳性表达数量,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NIP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以及伴有恶变组中的Pin1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及表达的程度逐级增高。CyclinD1和Pin1两种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经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P<0.05),二者在合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和合并癌变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s=0.533,P<0.0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Pin1和CyclinD1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其伴癌变的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这两种蛋白可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Pin1的表达对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机制。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Pin1 CyclinD1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