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服务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进行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护理工作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工作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式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5.1%,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仅有2例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服务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进行管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大幅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采血站采血护理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全部为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00例献血人员,将其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自愿的情况之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当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无偿献血人员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将两组献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调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对于血站采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当中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并且能够确保采血的质量,提升无偿献血人员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穿刺孔设计改进,探讨穿刺孔改进后的临床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芦溪县人民医院自2011年至2016年期间,比较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两组病人在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组,其中转开腹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组(P<0.05)。结论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现等方面,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降低了中转降低了中转开腹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胃溃疡急性穿孔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确诊后大部分需手术治疗,我科在原术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4例,年龄25~67(平均47)岁。其中有2例为常规术后刚一部位二次穿孔,间隔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均行改进术式。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不计入改进编。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辽宁何氏医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在临床技能培训课中皮内注射操作考核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方法对本校201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皮内注射(青霉素试敏)的操作考核,随机抽取的200名护生的考核成绩,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持续改进。结果护生在该操作中对于未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占48%、抢救药品准备不全占49%、进针固定皮肤不紧占48%、进针角度过大占34.5%,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沟通较差43.5%。针对学生在皮内注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本要点的培训和讲解,使学生明确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加强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结论护理实践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及考核,考核过程中应以模拟考核与标准病人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月90例医院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护理服务的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症状;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的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症状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焦虑心理症状,减少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际惯行的ICD-10的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对患者病历首页疾病及手术操作编码进行质量控制,以期提高编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以数字随机法将本院录入的病案以110的比例进行病案核查,记录其错误问题。结果在主诊断编码、其他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中,月平均错误率最高的为主诊断编码,达到15%。采用PDCA对其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每月编码错误率大幅下降,其中主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最初的最大值23%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12%,而其他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20%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5%,手术操作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10%持续性下降至最小值7%。结论通过PDCA对ICD编码进行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基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安全护理和急救物品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疗治疗持续改进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段期间内,将38例护理人员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借助品管圈活动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最终比较两组护理小组医院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31.58%、68.42%,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5.26%、97.74%。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其有助于提升药品发放正确率,促进医疗质量改进,值得医院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记录,总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不能规范、及时地填写病理申请单填;不能及时送检病理标本;送检中标本混淆或倾倒、术中小标本遗失;病理标本袋标签上患者的姓名被写错或标签脱落;没有很好固定标本导致标本变质等。改进对策有加强全员对病理标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病理标本的管理,并确保正确固定;加强病理标本管理登记本的管理,严格执行交接制度。从2011年开始改进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方法,病理标本管理问题已由2011年的68例将至2015年的8例。结论针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显著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提高标本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