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也是抢救危重病患儿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导致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因此,为降低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本文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需积极寻找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利于儿科护士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输液 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儿科的治疗和护理需特殊重视,尤其是准确识别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这是实现我国儿科护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儿科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儿科治疗的有效性,基于此,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可能存在的因素并进行防范。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笔者课题组所在医院收治的13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之前告知患儿家属,尊重医学伦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范。结果: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观察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重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护理措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对于医院的各项工作开展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之中,由于对风险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可能性比较高,不仅不利于病人的疾病治疗,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医院社会效益的提升,甚至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文对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需要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68例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管理组,每组患儿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管理组则实施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烫伤风险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营养风险评分均低于管理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可准确识别风险,继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管理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家属护理满意度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当中出现院内感染的风险和具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患者的院内感染具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患者组与未感染患者组。对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一些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临床护理因素是否对院内感染存在影响。结果:在180例患者当中存在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0例,其感染率16.67%。感染患者组和未感染患者组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治疗以及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内感染 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4月本院的肝胆胰外科接收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历号,将奇数号的患者纳入常规组(n=38),偶数号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38);常规组患者使用肝胆胰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肝胆胰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采用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对比两个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常规组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常规组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针对肝胆胰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重要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并获取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进行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肝胆胰外科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饮食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青年脑卒中患者病例48例,同时选取49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其饮食行为,对两组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青年脑卒中组患者在食物的选择、食物的制作、零食、健康饮食意识、饮食偏好以及特殊饮食6个方面与健康对照组人群比较,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风险,应尽早采取措施,改善不良饮食行为,降低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

  • 标签: 青年脑卒中 饮食 风险因素
  • 简介:为了控制或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分析手术室现存或潜在护理风险因素,提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监控机制,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传染病科相关护理中的风险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预防措施,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传染病患者 30 例作为研究对象,由我院传染病科护士进行相关护理。护理人员总数为 15 人,对这 15 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传染病科护理的相关风险,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与传染病部门采取的风险预防措施相比,传染病部门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显着降低( P小于 0.05)。结论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知道,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风险,及时对相关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传染病的风险几率,提高护士的素质和效率。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通过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某院精神科呈报及质控检查中发现的96起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分类统计发现患者或家属因素20起,组织管理因素20起,医疗环境、设备、器械性因素17起,医疗护理技术性因素18起,医源性因素11起,药物性因素10起。针对原因,采取以下对策:重视护理风险的识别,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实施告知签名制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环境的安全管理;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加强药物使用,制定《护理安全用药规范》,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以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每组各38例,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建议。结果:通过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进行观察,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探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由比较数据可知探究组优于参照组。通过改善急诊护理措施,护士与病人取得了满意的良性效果,医院纠纷、投诉显著减少。结论:做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感到拥有安全,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两组肿瘤内科病房中的患者共20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规范化的护理危险度评价量表,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并在实验组病人中实施个体化的、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通过SPSS22.0对两组病人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工作品质进行分析,并对两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较少,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要低(P<0.05),患者的治疗期较短,治疗成本较低,治疗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的预防干预,能明显减少肿瘤内科护理的危险事件,改善病人的生活,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必须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工作程序与管理体系,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与监督,以达到防范与控制护理风险的目的。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并研究防范措施,以此来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00例儿科患儿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患儿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的4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在2021年7月初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实验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患儿人数为400人。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患儿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对以往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护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护患沟通水平低、护理人员经验不丰富等是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对照组所选400例患儿中共计26人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占比为6.5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2人,占组内所选患儿人数的比例为0.50%,分析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差异突出,(p<0.05);对照组所选400例患儿亲属中对护理工作持特别满意及一般满意态度的人数为347人,占比为86.75%,实验组对应人数为394人,占比为98.50%,分析两组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导致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主要为护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完善、护患沟通水平低、护理人员经验不丰富等,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方法,本次研究针对于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之间儿科护理的30名护理人员将这些护理人员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人。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另外的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的引进风险因素分析方法,从而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干预。结果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能力评分以及实践能力考核也要优于对照组的病人。结论,在当前我国儿科护理工作中针对于护理风险因素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合理的防范和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工作水平,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针对我院接诊的神经内科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观察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率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风险 满意度 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