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将5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扩张血管和利尿等常规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无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的是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92.12%)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0.16%);治疗后观察组在具体的血气相应的分析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状况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一共有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动脉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动脉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的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无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的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时机选择
  • 简介: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或Takayasu'sdisease,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年龄小于40岁的儿童和女性,受累的血管可出现全层动脉炎.本文报道1例因大动脉炎引起腹主动脉、双肾动脉严重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并导致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发作,并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最后在控制动脉炎病情活动和药物降压、抗结核的同时,行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最终获得有效治疗,并在使用5种降压药物的一年后停用了降压药物治疗.

  • 标签: 动脉狭窄 高血压 肺结核
  • 简介:目的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CT、MRI表现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8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75%、86.25%、5.00%、57.50%,与MRI组患者的95.00%、90.00%、5.00%、5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的检出率分别为78.75%、66.25%,较MRI组患者的62.50%、50.00%的高(P〈0.05),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分别为47.50%、61.25%,较MRI组患者的63.75%、77.50%低(P〈0.05)。结论CT和MRI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的骨质分辨率更高,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高血压 CT MRI 病理表现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高血压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行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被分组进行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术前有高血压者行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术前 手术预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老年冠心病患者 临床资料分析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低血压的处理及护理.方法分析52例急诊PCI治疗患者[3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59±18)岁],术中一经确诊血压下降即常规给予升压或预防性升压治疗.结果52例中22例按照常规治疗的患者术中均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21例收缩压下降至70mmHg(1mmHg=0.133kPa)以下,经升压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血压回升;预防性应用升压治疗的30例患者中仍有2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但收缩压能维持在75mmHg以上,经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速率后血压即刻回升至90mmHg以上.结论急诊PCI治疗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升压药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律失常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无动脉硬化检测及彩超技术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利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其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和趾臂指数(toe-brachialindex,TBI),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和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结果两组测得的baPWV、TBI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收缩压是IMT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血糖是T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TB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合无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并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测量IMT,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程度,因其简便性、无性和可重复性好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趾臂指数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954例,女438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9±12.37)岁.结果139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而增加(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反映大动脉弹性的PWV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P<0.001).结论长期高血压将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年龄、收缩压、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变化关系密切.

  • 标签: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 动脉扩张性 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17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T厚度分为IMT1、2、3组,对比三组患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再根据患者血压分级,依次分为I、Ⅱ、Ⅲ级组,对比三组患者IMT情况。结果IMT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大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2组患者LDL明显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即测收缩压、脉压及总胆固醇均显著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LDL均明显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半数的高I级患者IMT〈0.9,超过半数的高血压Ⅱ级患者0.9≤IMT≤1.2,超过半数的高血压Ⅲ级患者IMT〉1.2。结论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越高,患者IMT厚度越厚;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IMT厚度≥0.9者数目显著性增高;对于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者,也会出现IMT增厚的现象。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IMT一定影响,积极减少危险因素是治疗高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弹性 舒张功能 血压波形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值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 血压昼夜节律 负荷值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通过B超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brachial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观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否叠加作用及哪种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了解临床上常用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有无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63例,分为正常组:未服用药物治疗;单纯高血压组:单药治疗半年,给予缬沙坦80mg/d;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联合药物治疗半年,予拜阿司匹林0.1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缬沙坦80mg/d、阿托伐他汀20mg/晚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半年测定肱动脉FMD,比较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单药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后FMD的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服药后FMD明显增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FMD变化幅度方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单纯高血压患者经单药治疗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均能使内皮功能改善,提高肱动脉FMD。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治疗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后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3.8%vs71.9%),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个体临床指标,稳定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运用多普勒显像仪观察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EAT),并探讨EAT和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冠脉造影评分(Gensini)分高评分组(≥40,n=80)和低评分组(〈40,n=100)。分折两组EAT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血脂等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高积分组的EAT厚度高于低积分组,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EAT的厚度与冠脉病变Gnisini积分呈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心外膜脂肪组织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6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3.6±12.3)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2±10.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根据CT扫描显示血肿的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以低速电钻驱动适合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将积血抽出,生理盐水冲洗后,以尿激酶2万-4万U注入血肿腔,留置4h后行闭式引流。手术时机:分超早期、早期及延期手术,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判定疗效,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微创穿刺治疗 临床问题 高血压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主因"持续性头痛1周",于2016年3月21日13:00入院。1周前患者于晨起出现头枕部搏动性疼痛,无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持续存在,睡眠后方可逐渐缓解,未行诊疗。昨日患者自测血压过高,未测出,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测血压254/134mmHg(1mmHg=0.133kPa),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100mg泵入等治疗后,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高血压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冠脉旁路手术适应于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梗阻,病人有心绞痛及远近期心肌梗死(MI)史.我院自1998年9月~1999年12月共行冠脉搭桥术38例,其中18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状态并心律失常,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持续低血压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