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凯时)与胰激肽原酶(怡开)联合应用治疗糖尿下肢血管病变(PDA)疗效。方法将120例P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胰激肽原酶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共四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和背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肢ABI指数和背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前列腺素E1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具有改善糖尿下肢血管病变作用。二者均能有效改善PDA,两药联用效果更佳,是治疗PDA及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前列地尔 激肽释放酶类 灯盏细辛 糖尿病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治疗老年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8.3±7.0)岁,每组60例。试验组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8.2±6.7岁),予30μgmNGF注射治疗;对照组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8.3±7.2)岁,予0.5mg甲钴胺注射治疗,每周3次,疗程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多伦多评分(Torontoclinicalscoringsystem,TCSS)、密西根糖尿周围神经评分(Michigandiabeticneuropathyscore,MDNS);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5%vs61.7%,P=0.011)。2组患者TCSS和MD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CSS[(8.15±1.61)vs(9.27±1.36),P<0.05],MDNS[(18.78±4.10)vs(21.03±1.90),P<0.05]。2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和SNCV均较用药前改善,治疗后试验组腓总神经MNCV和SNC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MNCV[(45.09±3.14)m/svs(43.63±4.27)m/s,P<0.05],SNCV[(47.11±4.46)m/svs(43.50±2.91)m/s,P<0.05]。除注射部位疼痛外,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mNGF对于改善老年DPN安全有效,较传统甲钴胺治疗存在优势。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 简介:目的对糖尿患者进行饮食观念及行为调查,并加以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05年~2008年期间住院283位2糖尿患者,采取问卷调查表形式。通过调查所得资料分析患者饮食观念;比较不同饮食观念患者空腹血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情况;饮食治疗依从性好否患者血糖情况:对饮食观念不正确患者进行有针对性饮食指导,3个月后随访,与前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283位糖尿患者中,不正确饮食观念有:认为过度节食方法可以治疗糖尿占37.80%,觉得多吃含糖少粗粮无妨占46.64%,同意水果甜不能吃占55.83%,喜欢喝稀饭患者占41.70%。不同饮食观念患者空腹血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治疗依从性好否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相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饮食观念不正确组饮食指导后进行3个月后随访,患者空腹血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P〈0.01,P〈0.05)。结论糖尿饮食治疗不是指单纯饮食控制和一些不合理饮食措施,而是要采取科学、正确方法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及住院饮食指导与监督,了解并纠正患者饮食误区,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饮食习惯 血糖 问卷调查
  • 简介:痴呆是由各种原因造成人智能全面减退临床综合征,它不仅限于个体疾病,而且因其带来巨大社会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痴呆是继心脏、癌症、中风后第四位死因,据估计我国现有约500万左右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迅猛发展,老年性痴呆必将成为我国不可忽视卫生和社会问题,而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中主要类型.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 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性痴呆 disease 临床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2糖尿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调节蛋白(sTM)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关系。方法将89例2糖尿患者分为IMT增厚组(IMT〉0.9mm)61例和对照组(IMT≤0.9)28例,分别检测血Hs—CRP、sTM、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并加以分析。结果IMT增厚组和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脉压、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T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相关分析:IMT与收缩压、脉压、UA、TC、LDL—C、Hs—CRP、sTM呈正相关,均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与脉压、LDL—C、Hs—CRP独立相关。结论高Hs—CRP与脉压增大、高LDL—C是老年2糖尿患者颈动脉IMT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动脉硬化 C反应蛋白 血栓调节蛋白
  • 简介:胆心综合征(gallbladdercardiacsyndrome,GCS)足指由胆囊或胆道疾患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电活动失调及心电图异常临床综合征,在胆囊、胆道疾患治愈后,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但也有见致复杂临床表现和凶险预后甚至猝死临床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膳食结构改变,胆道疾病发生膏墨升高,胆心综合征发病亦随之增高,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又因老年患者缺乏特异性表现.

  • 标签: 胆心综合征 缓慢型心律失常 长寿老人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电图异常 胆道疾患
  • 简介: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神经元退行性变是正常神经元处于逐步按程序进行凋亡过程中某一阶段.凋亡神经元是不可逆但处于凋亡过程中神经元存在不同程度可逆性.这是我们研究神经元退行性变疾病理论基础.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发病机理 神经元退行性变 凋亡神经元 分子水平 不同程度
  • 简介: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是一种慢性由异常免疫或抗原介导食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管功能障碍,病理上以嗜酸细胞浸润特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11年更新指南中强调了EoE是一种具有临床病理特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慢性Th2型炎症性疾病,由于大部分患者有食物不耐受、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变态反应为本发病重要环节,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分别阐述EoE发病机制。

  • 标签: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发病机制 临床病理特征 食管疾病 食管功能障碍 嗜酸细胞浸润
  • 简介: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性痴呆患病约5%左右,即我国已有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病人可能在600万左右,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危害,但要解决AD有效治疗必需从AD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药物作用靶位.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发病机理 治疗方法 神经元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糖尿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自主神经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患者40例,年龄65-79岁,平均(72.3±4.1)岁.根据有无2糖尿分为2组,糖尿患者观察组(=20),非糖尿患者对照组(n=20).分别记录入室后麻醉前(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气腹压力稳定后(T3)和气腹结束缝合皮肤时(T4)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rate,HR),采集相应时间点心率变异性相关数据低频功率(lowfrequencypower,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power,HF)、总功率(totalspectralpower,TP),测定血糖(glucose,GLU)和皮质醇(cortisol,COR),观察记录患者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T2-T4时MAP、HR较T1时下降,术前FBG、T1-T4时GLU、术中窦缓和术中低血压发生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GLU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GLU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2组患者COR、LF、HF和TP在T2、T3及T4时均较T1时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自主神经活性在麻醉状态时受抑制,而老年糖尿患者在围术期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和糖代谢紊乱,合理麻醉管理可以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及手术创伤应激对患者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应激反应
  • 简介:衰老相关疾病,俗称老年.包括老年性痴呆(如AD)、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糖尿、骨质疏松、心、脑血管、呼吸等系统疾患,以及肿瘤.其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枚举.不同系统衰老有其不同表现,因而各种老年亦表现各异.但老年根本病理基础,无不是细胞衰老.他们可以以神经系统细胞(如老年性痴呆)衰老为主,可以以内分泌系统细胞(如老年糖尿)衰老为主,亦可以以免疫系统细胞衰老为主.衰老相关疾病发病多与其自身基因网络有关.衰老相关疾病研究,如置遗传与细胞衰老于不顾,不免舍本求末.但老年发病受内外环境诸多因素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事实.举例如下:

  • 标签: 老年病 分子机理 帕金森病 糖尿病 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慢支者QTc间期延长及死亡。方法:选择210例慢性患者入院后第一次EKG检查,取QRS波起点和T波最清楚导联,排除U波影响,测量Ⅱ导联三个QT间期和RR间期,取其平均值,据Bazett公式,算出QTc间期,结果:慢支患者QTc延长,与是否合并呼衰或心衰及心肺外疾病无关;与并发肺心病(P<0.05);有关,QTc延长后死亡(P<0.01)增加,结论:可能慢支患者并发肺心病时,QTc易延长,死亡增加。

  • 标签: QTC间期 死亡率 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对比女性60岁前后骨质疏松发生,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方法将5429名体检女性分为:年龄〈60岁组(老年前期组)和≥60岁组(老年组)。检测骨密度,比较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结果老年前期组骨量减少发生2.5%,骨质疏松发生9.9%,老年组骨量减少发生37.7%,骨质疏松发生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女性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并及时治疗骨质疏松症。

  • 标签: 老年 女性 骨质疏松 发生率
  • 简介:衰老与老年是两个不同范畴概念,衰老是生命过程中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发育成熟后,就可能出现某些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老化征象逐渐增多,到了高龄阶段.老化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老化和衰老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和一系列生理功能减退。所谓老年,大多数是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衰老与老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区别。本文仅就衰老与老年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衰老 老年病 退行性改变 征象 严重 生理现象
  • 简介: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虽然这句话是经验之谈,但不得不承认步履蹒跚的确是老态龙钟标志.人人老年,腿部运动机能较之手臂等运动器官早衰.人到中年后,腿部肌肉开始衰老,骨质逐渐疏松、软化,弹性韧性降低.腿部肌肉结实与否逐渐成为评估健康长寿重要标志之一.事实上,由于人过中年后,机体肌肉每年以1%~2速度衰减[1],因而逐渐造成了老年人行走、爬楼梯、上台阶、起立和大小便困难,这不仅夺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迫使他们过上一种不健康久坐生活.

  • 标签: 肌肉 衰减 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长寿 人老腿先老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疲劳相关因素及其存在可能机制。方法人组PD患者73例,采用疲劳量表(FatigueSeverityScale,FSS)评定患者是否存在疲劳,详细记录患者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并进行UPDRS、Hoehn—Yahr分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MDS)、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scaleforoutcomesinPDforautonomicsymptoms,SCOPA—AUT)等评定,比较疲劳组(FSS分值/9〉4)和非疲劳组(FSS分值/9≤4)在各方面是否存在差别。结果73例参与疲劳评价PD患者中,56例(76.7%)存在疲劳。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治疗并发症、自主神经功能及HMDS与疲劳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PDRS第二部分评分及HMDS是疲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疲劳是PD患者常见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及抑郁对疲劳存在一定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疲劳 老年人
  • 简介:众所周知,过去被认为是老年人多发颈椎,近年来不仅老年人多见,而且年轻人也容易发病,甚至某个中学竞有20%以上中学生患颈椎报道。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1.当今生活方式转变,参与电脑与网络活动者日益增多,尤其是年青白领和学生们;加之高速公路发展和驾车族增加等,均易因为长时间屈颈和颈部外伤而诱发或加剧颈椎发生。2.由于城镇人口大量流人,原有的体力劳动人群逐渐转向知识型或半知识型发展者增多,以致伏案工作和/或接受冉教育者成倍增加,工作时间大大超过人体正常代偿机能,从而成为颈椎退变多发另一重要因素。3.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措施不当有关,实践证明,伏案一天后,再去做过多、过度颈部体操和练功不仅无助于颈部保健,反会促使和加剧颈椎退变。

  • 标签: 老年颈椎病 防治 颈椎退变 中学生 生活方式 网络活动
  • 简介: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影响病人工作、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能力.AD患病随年龄而上升,65岁以上患病4%~6%,85岁以上患病25%.女性多于男性,依据有无遗传史可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90%以上散发性.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本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杀手.由于本患病和致残高,病程长和治疗支出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精神负担.研究AD治疗新方法已成为我们医务工作者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该病起缓慢,病程呈进展性,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海马和大脑皮层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坏死、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脑内沉积、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在A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目前AD治疗,也主要针对以上各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治疗策略 DISEASE 65岁以上 神经变性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