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吉安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情况和相关行为特征,为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后对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并进行采血检查。结果:共调查了148例MSM人群,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为主,该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大部分有多个男性性伴,33.78%的MSM能坚持使用每次安全套,最近1a出现性病症状有17.6%,79.7%至少接受一项以上的干预措施。HIV阳性检出率为1.4%。结论:MSM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多性伴使艾滋病感染率偏高并有扩散趋势。加大干预力度,减少不安全性行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类人群中流行和蔓延。
简介:乳腺疾病在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关爱女性健康,女性群体应当格外重视乳腺疾病的检查。当前各类影像学诊断方法中,超声诊断适用性较强,也是针对乳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实现病灶诊断率的提升,达到及早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简介:目的探讨内生型子宫瘢痕妊娠(CSP)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确诊为内生型CSP患者41例,治疗方式分为三组:药物(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宫腔镜清宫术组13例;介入组1: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宫腔镜清宫术组18例;介入组2: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组10例。比较各组首次治疗的治愈率、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转阴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51.2%)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8例(43.9%)患者超声提示胚胎停育,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7%;介入组首次治疗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53.8%)(P〈0.05);并且介入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药物组(P〈0.05)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1与介入组2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介入组1明显少于介入组2(P〈0.05);血hCG转阴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后宫腔镜+清宫术是治疗内生型CSP的一种有效、安全、快速,能够防止严重出血的治疗方式。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组织学级别及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DCIS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并根据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不同级别及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其余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ER、PR、HER-2表达的两两比较用χ^2分割法。结果在全部240例患者中,低级别DCIS有74例(30.8%),中级别DCIS139例(57.9%),高级别DCIS27例(11.3%);luminalA型92例(38.3%),luminalB型70例(29.2%),HER-2过表达型76例(31.7%),三阴型2例(0.8%)。不同级别DCIS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73),但ER、PR及HER-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4、59.391、58.501,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R、PR在低级别DCIS中的表达均高于中级别和高级别DCIS(ER:χ^2=36.345、67.769,P均〈0.014;PR:χ^2=41.172、51.440,P均〈0.014);HER-2在高级别DCIS中的表达高于中、低级别的DCIS(χ^2=6.391、50.132,P均〈0.014)。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1、4.332,P=0.847、0.228),但是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9,P〈0.001)。组织学分级在luminalA型分别与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比较,luminalB型与HER-2过表达型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结论检测DCIS的分子分型,可为临床诊疗及而后预测辊供参考.
简介:目的:了解商丘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该校大一、大三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03人,大一52人,大三51人。不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均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78.64%的学生愿意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84.47%学生希望通过印发宣传手册、专家专题讲座、学校广播3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73.79%学生对艾滋病人持积极的态度。结论有必要在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探索适合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分析耳聋家庭的分子致病机制,并通过耳聋基因的鉴别,为不同发病原因的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方法共有3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3个家庭的夫妇均为聋哑人,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1号家庭丈夫携带SLC26A4杂合突变,妻子携带12SrRNA均质突变;2号家庭丈夫携带SLC264A杂合突变,妻子携带SLC26A4杂合突变及GJB2杂合突变;3号家庭丈夫及妻子均未检出9个耳聋基因位点突变。结论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四种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就其检测结果对耳聋家庭进行遗传咨询是预防耳聋家庭再次生育聋儿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对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8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相关知识宣教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保留乳房知识宣教前后保留乳房选择比例的变化,分析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知识宣教后,保留乳房选择率由25.2%(71/282)降至19.1%(54/282)(χ2=12.430,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全乳切除组相比,保留乳房组的平均年龄更低[(51.3±9.9)岁比(42.9±8.2)岁,t=6.216,P=0.000],受教育水平更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44.9%比75.0%,χ2=17.925,P=0.000),有职业患者的比例更高(66.3%比85.9%,χ2=9.372,P=0.009)。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P=0.001)以及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是否受到家属影响(χ2=7.334,P=0.026)在保留乳房组与全乳切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07,95%CI:0.871~0.944,P=0.000)和患者家属对手术方式的选择(OR=2.028,95%CI:1.270~3.237,P=0.003)是患者保留乳房手术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拒绝保留乳房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对局部复发的担心(73.5%,150/204);保留乳房失败后患者拒绝乳房再造的主要原因是对再造手术创伤的担心(53.8%,21/39);选择全乳切除患者拒绝再造的两大原因分别为自身对形体改变的良好接受度(47.5%,95/200)以及年龄因素(46.5%,93/200)。结论手术方式的决策过程是医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过程,医师有必要为可保留乳房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尽的手术相关信息,协助患者做出选择。
简介:目的调查从事产前超声筛查的医生对产前诊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9月17~18日江苏省产前诊断中心抽查的江苏省内有产前超声诊断资质的机构内从事产前诊断的超声医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孕早期染色体异常筛查及孕中期超声结构筛查三部分),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27份(97%)。127名参与调研的产前超声筛查医生对孕早期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相关问题总体判断正确率为90.45%,单位隶属科室、超声医生的技术职称及参与产前诊断课题的相关经验与结果判断的正确率有相关性;对孕中期超声结构筛查相关知识的总体判断正确率为86.09%,其中对机械指数(MI)值等安全参数的设定、孕中期胎儿结构筛查的合适孕周的选择正确率较低,且结果判断正确率与学历、医院的等级、参与相关培训的情况等有关。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医生对产前诊断相关知识有较基本的掌握,但有些方面如不同筛查类型的孕周要求、对胎儿超声安全性的认识等方面仍有欠缺,需加强产前诊断相关知识的培训。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负荷量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I的治疗。方法回顾2007~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诊断CINI合并HPV持续感染半年以上的30~49岁患者,将90例经病理诊断为CINI、资料齐全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观察,微波组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切除组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1argeloopexcisionofthetransformationzone,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将HPV负荷量≥100.00设为高负荷组,HPV负荷量10.00—99.99设为中负荷组,HPV负荷量1.00—9.99设为低负荷组。结果治疗后1年,切除组清除HPV感染率达到100.0%,HPV高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55.6%、0%,HPV中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70.0%、22.2%,HPV低负荷量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90.9%、30.8%。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I的患者,HPV负荷量≥100.00、持续HPV感染、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微波治疗或LLETZ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34例和实验组1(实行单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回。定术)34例、实验组2(实行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34例,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评估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术后随访1~3个月,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对照组较两实验组显著(均P〈0.05)。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不同年龄大学生对捐精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其精液质量状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供精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对不同年龄大学生发放《捐精行为调查问卷》并作精液质量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67份,采集精液样本8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低于22岁,尤其是20~21岁组对捐精行为及精子库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与〉122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精液质量分析表明20—21岁与≥22岁组的精液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当前国内精源短缺的困难,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适当放宽对捐精者年龄的限制。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感染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为HIV/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妇女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科门诊进行筛查的53例HIV/AIDS妇女作为实验组,58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TCT(thinprepcytologictest,TCT)及HPV(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结果53例HIV/AIDS妇女TCT异常48例(90.56%,48/53),58例HIV阴性妇女中,TCT异常27例(46.55%,27/58),两组TCT异常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AIDS妇女中高危型HPV14例(26.41%,14/53);58例HIV阴性妇女高危型HPV高危型10例(17.24%,10/58),两组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TCT异常有差异,但高危型HPV感染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