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表达,探讨可能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41例肺癌患者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和HLA—DR阳性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变化。结果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CD1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CD14MFI、粒%、淋%和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 标签: CD14 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恶性肿瘤组,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或者病理明确诊断。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A125、CA199表达水平,并分析CA125、CA199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检测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高表达均提示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能,而检验效能不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CA125、CA199水平、阳性比例及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A199敏感度最高为46.67%,特异性为87.50%,CA125特异性最高为90%,敏感性为41.67%,CA125与CA199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提高至96.25%,48.33%,AUCROC为0.769,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结果(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能够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效能。

  • 标签: 消化系统 诊断 肿瘤 CA125 CA199
  • 简介:背景与目的:同源盒基因是生物发育调节主控基因,具体作用体现在调控DNA转录过程。近年来已发现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种类同源盒基因异常表达。胶质瘤同源盒基因表达尚未全部确定。本研究旨在观察胶质瘤细胞C6异常表达同源盒基因HoxA族基因种类。方法:应用HoxA族基因特异引物,对原代培养大鼠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C6细胞进行逆转录PCR。结合图像分析法分组检测HoxA族11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统计分析比较两种细胞HoxA族基因表达水平。Hox基因表达水平用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表示。结果:HoxA3、A5、A6、A7、A9、A11、A13基因在正常脑组织和C6细胞中表达没有显著差异;HoxA1基因在正常大鼠和胶质瘤细胞C6表达虽有显著差异,但均为弱表达;HoxA4基因在正常脑组织弱表达,在C6细胞中有明显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HoxA2、HoxA10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未见表达,在胶质瘤细胞c6有明显表达。结论:HoxA2、A4、A10基因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同源盒基因 逆转录PCR
  • 简介:目的评价cT导向肺穿刺标本检测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65例肺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标签: 肺癌 活检标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个体化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CRP与其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105例Ⅲ和Ⅳ期未手术肺癌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4周左右,同时检测血清CRP和CEA,对可能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鳞癌基线血清CRP为24.57±33.38,高于肺腺癌10.11±18.35和小细胞肺癌8.12±10.32;治疗前、后血清CRP变化与生存相关(P〈0.05),治疗前、后血清CRP和CEA联合检测结果与生存情况密切相关(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后CRP变化和化疗次数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血清CRP可以作为肺癌诊断分型和判断预后一项参考指标。

  • 标签: 肺癌 血清CRP CEA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γδ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ζ链相关蛋白-70(ζ-chainassociatedprotein70,ZAP.70)。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PBMC,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刺激PBM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细胞和丫6T细胞CD69分子动态表达;Mtb-Ag活化俩T细胞增殖培养,10d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获取高纯度γδT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γδT细胞内ZAP.70分子。结果总T细胞和γδT细胞均在活化刺激24h时表达CD69分子达高峰,但总T细胞仅为16%,γδT细胞可达75.2%;新鲜分离PBMCγδT细胞比例仅为4.9%,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检测到Y6T细胞内ZAP-70分子。结论Mtb-Ag可特异性激活俩T细胞,用Mtb-Ag刺激γδT细胞活化增殖培养,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成功地检测到细胞内ZAP-70分子,这为Y6T细胞内其它分子检测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也为进一步检测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过程ZAP-70分子激活及作用奠定基础。

  • 标签: Mtb-Ag ΓΔT细胞 ZAP-70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EG-FR突变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及两者EGFR突变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患者接受TKI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24h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诊治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儿血清CA125、NS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患儿24h尿VMA水平。对不同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阳性率分别为96.6%、81.0%、89.7%;临床分期为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患儿(P﹤0.01);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0.01)。结论血清CA125、NSE及24h尿VM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病情和治疗效果。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4h尿VMA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构建含MDR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检测其在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活性表达。方法:PCR克隆人MDR1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亚克隆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pMD18-T载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Enhancer载体,建立含MDR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MDR1,并经测序及酶切确定扩增序列;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将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SGC7901-PrP,并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PCR克隆出MDR1启动子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入pcDNA3.1空载体细胞系相比升高3-5倍。结论:成功构建含MDR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上调朊蛋白表达可激活MDR1转录活性。

  • 标签: 多药耐药基因1 启动子 朊蛋白 胃肿瘤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大肠癌最常见转移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主要原因,因此大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文献中报道有关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几种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方法,籍此能为临床综合合理治疗大肠癌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一种上皮来源在多种肿瘤内普遍表达跨膜蛋白。近年来针对该受体研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经在部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carcinoma,NSCLC)患者显示出明显疗效。许多回顾性研究已经证实EGFRTKI疗效与EGFR突变之间存在关联,存在敏感突变患者经TKI治疗客观缓解率(RR)在30%以上,而无突变者仅为10%。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要敏感突变,T790M为部分对TKI敏感患者中常见继发耐药突变。因此治疗前应进行EGFR突变(mEGFR)检查,在治疗仍应持续监测突变发生,这对于靶向治疗个体化及社会医疗成本节约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循环肿瘤细胞 全基组扩增
  • 简介:目的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ductalcarcinoma,IDC)、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对3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乳腺良性纤维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118例IDC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EGF和MMP-9浓度变化。结果血清VEGF和MMP-9表达水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为(152.76±150.28)pg/ml和(945.09±749.43)ng/ml;乳腺纤维瘤患者为(29.86±16.10)pg/ml和(563.59±183.29)ng/ml;正常人表达量为(52.45±51.39)pg/ml和(267.33±215.60)ng/ml;IDC患者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118例IDC患者术后复查血清VEGF、MMP-9表达量分别(135.26±131.20)pg/ml和(680.36±551.77)ng/ml,与术前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血清VEGF和MMP-9可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液相芯片分析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4月上皮性卵巢癌标本64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每例患者术前血清进行雌激素(E2)检测。结果绝经后卵巢癌组E2水平为(82.34±3.87)pmol/L,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53.25±8.38)pmol/L和正常卵巢组(31.65±4.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3组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和盆腹腔转移灶发生率分别为46.88%(30/64)和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化。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风险是正常卵巢7.82倍(95%可信区间:1.129~22.496);晚期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风险是早期卵巢癌15.68倍(95%可信区间:1.067~35.085)。结论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有关,且高雌激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改变,检测甲基化状态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作用。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导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45例健康男性,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TPSA和FPSA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组及PCa组TPSA和FPS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Ca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当TPSA值在4.1~60.0ng/mL时,BPH和PCa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单靠TPSA一项指标难以提高PCa诊断率.BPH组FPSA/TPSA很少〈0.11,PCa组FPSA/TPSA很少〉0.20.由此,FPSA/TPSA比值测定可用于BPH和PCa鉴别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PSA、FPSA含量及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PCa诊断率,对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及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方法选择70例MHD患者作为MHD组、选择2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AFP、CA199和CA125,进行比较分析,并将MHD组透析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MHD组和对照组比较,CA199、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透析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有不同程度升高,低通量膜透析不能清除肿瘤标志物。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肿瘤标志物 低通量膜透析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18可行性,并探讨其对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确诊宫颈癌患者140例,癌前病变10例,以及正常对照者35例.采用改良通用引物PGMY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宫颈活检组织进行HPV基因扩增与分型.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血浆HPV16、18DNA水平,观察HPVDNA感染率和病毒含量,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组织HPV16、18阳性患者,血浆HPV感染率分别为57.9%和23.8%.随着宫颈癌临床病期发展,血浆HPV16DNA检出率逐渐增加(P〈0.001),但病毒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77).血浆HPV18病毒检出率和病毒拷贝数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P=0.609,P=0.512).结论血浆HPVDNA定量检测是一种可靠实验方法,对宫颈癌诊断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血浆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以IgH和TCRγ基因重排为标志对NHL患者临床分期参考价值。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酶谱分析患者骨髓和淋巴结细胞DNAIgH和TCRγ基因重排克隆性。结果:形态学无骨髓浸润23例NHL患者发现6例(26.1%)具单克隆基因重排。结论:IgH和TCRγ基因重排作为分子标志对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认骨髓浸润NHL患者分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Γ基因重排 NHL TCR 患者 骨髓浸润 参考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 标签: 尿路脱落细胞 微卫星不稳定 多重荧光PCR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EA和CAl9-9联合检测对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及(或)转移诊断实用价值。方法:57例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a1~5规定时间内分别做血CEA及CAl9-9、胃镜、腹部B超、胸片等相关检查;血清CEA及(或)CAl9-9阳性者即做胃镜及(或)肠镜、腹部B超、胸片等相关检查或胃镜及腹部B超等检查提示复发或转移者、有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即做血清CEA及CAl9-9检查。血清CEA、CAl9-9检测采用美国雅培快速酶免发光分析仪。结果:有34例被证明有复发及转移,其中CEA阳性率38.2%,CA19-9阳性率52.9%,CEA及CAl9-9合并阳性率为73.5%,单项检测阳性率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EA和CAl9-9联合检测可将单项检测阳性率从50%左右提高到73.5%,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血清CEA及CAl9-9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监控、及时治疗可起重要作用,有一定实用价值。

  • 标签: CEA CAL9-9 联合检测 胃癌 术后随访 肿瘤复发
  • 简介: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搜索相关菌株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搜索到相关菌株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rDNA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 标签: 小鼠 病原菌 16s RDNA 多聚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