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研究锁孔(微孔)技术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和动脉瘤,回顾性总结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治疗517例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39例颅内深部肿瘤,包括脑桥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颅前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旁和镰幕区脑膜瘤经锁孔(微孔)技术切除,以及在导航指引下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517例手术中死亡2例(占0.4%),在439例颅脑肿瘤中全切肿瘤396例(占90.2%),次全切除22例,大部切除21例。结论锁孔(微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颅内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技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环池在去瓣减压术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94例患者手术前后CT扫描变化,分析环池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环池受压减轻组中62例死亡9例,无改变或加重组中32例死亡19例.结论去瓣减压术后的环池改变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是必要的.

  • 标签: 环池 去骨瓣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高血压壳核出血56例,采用颞顶直切口、小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3d血肿完全消失49例,术后10d意识完全恢复45例。术后随访3~4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6例,轻残1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颞顶直切15瓣成形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颞顶直切口 骨瓣成形
  • 简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10岁,因"右下肢活动障碍6年,一过性癫痫8d"入院。患者4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活动轻度障碍,可独立行走,未治疗,症状无明显加重。

  • 标签: 颅内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钙化 治疗
  • 简介:睡眠障碍是儿童常见问题,25%-50%学龄前儿童,40%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睡眠不足,睡眠问题和睡眠障碍可能导致行为问题,注意力缺乏,记忆力下降,以及精神和情绪问题。有些睡眠障碍可发展成行为神经学定义的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ivedysfunction);以及引起其它生理疾病,如影响生长发育。因而有必要早期诊断,尽早采取合理治疗。目前国内对小儿睡眠相关性研究多集中在对睡眠与某些疾病关联性流行病学调查,少有对儿童睡眠常见问题相关因素的讨论。本文希望有助于在这方面的研究。

  • 标签: 儿童睡眠障碍 小儿行为失眠 白天小睡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目的介绍关于儿童ChiariⅠ型畸形的手术经验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30例有临床症状的ChiariⅠ型畸形的儿科病人进行了后颅窝减压术。病人年龄2个月~20岁,平均11岁。住院时间2~7d,平均2.7d。随访3个月~15年,平均4.2年。结果最常见的症状是头颈部疼痛(38%)及脊柱侧弯(18%)。与本组病人相关的诊断包括神经纤维瘤病Ⅰ型(5.5%)、脑积水(11%)、先天性生长激素缺乏症(5.5%)、颈椎分节不全(5%)和颅底陷入症(4%)。58%的病人有脊髓空洞症,17%的病人有脑干及第四脑室下部异位。术后83%的病人症状得到缓解,12%的病人头颈部疼痛及17%的脊柱侧弯未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包括急性脑积水及脑干腹侧受压(该病人症状严重,行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后症状缓解)。9例病人因症状无改善或脊髓空洞继续增大而再次手术。在术中发现10例病人(7.7%)的蛛网膜膈阻塞了第四脑室正中孔,其中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在行后颅窝减压术及硬脑膜修补术治疗后,几乎所有病人的脊髓空洞缩小或不再扩大。结论无论是否合并脊髓空洞症,对仅有轻微症状的ChiariⅠ型畸形病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着较好的预后。有必要在中线部位进行后颅窝减压,并打开硬膜探查,开放第四脑室正中孔以保证脑脊液的流出。根据长期随访,切除C1后弓后未出现颈椎不稳。用颅骨膜进行硬脑膜修补,避免了异体移植带来的风险,经过长期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儿童 ChiariⅠ畸形 后颅窝减压术 临床表现 硬脑膜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合并性分隔伴发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42例脊髓纵裂合并性分隔及脊柱侧弯的手术选择及手术方法,并对其手术注意事项及影像学诊断进行探讨。结果142例患者行性分隔切除硬脊膜囊成型手术均取得很好效果,未发生脊髓及神经严重损伤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前的尿便障碍、肌力减退、高弓足、足趾活动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同时也为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结论脊髓纵裂合并性分隔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显示,MRI平扫联合CT三维重建,可对脊髓纵裂畸形类型及其间隔性质和脊髓纵裂伴发病变做出全面评价。单纯脊髓纵裂可不予处理,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纵裂合并性分隔的唯一手段。术中分块切除性分隔、仔细游离脊髓并重塑硬脊膜囊,可为解除脊髓栓系、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及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尤为重要。

  • 标签: 脊髓纵裂 脊柱侧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大瓣减压对实验性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的作用。方法取90只SD大鼠,制作重度颅脑损伤模型,分为保留瓣对照组,常规瓣减压组,大瓣减压组,观察各组生存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大瓣减压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NSE降低,Bax,Bcl-2降低,神经元内质网,线粒体肿胀较轻。结论大瓣减压能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的死亡率,减轻脑水肿。

  • 标签: 大骨瓣减压 重度颅脑损伤 NSE BAX BCL-2
  • 简介:目的观察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岩斜区肿瘤各部经岩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结果17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有对小脑反颞叶牵拉轻微,至肿瘤距离可缩短3cm,肿瘤基底部及血管容易处理等优点,全切除率高.

  • 标签: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切除 岩斜区肿瘤 肺部感染 显微手术
  • 简介:人类脑肿瘤研究证实.变异的致癌前体不仅能决定神经干细胞特性还能引发脑肿瘤。研究报道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中的形成蛋白4(BMP4)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脑恶性胶质瘤(glioblastomas,GBMs)的干细胞样肿瘤起始细胞。移植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短暂性接触BMP4将失去其发展为脑GBMs的能力。更重要地是,在移植了人胶质瘤细胞的小鼠大脑内接种BMP4,其脑内的肿瘤生长被有效地阻断了,小鼠也未再出现死亡;而单纯植入人胶质瘤细胞的小鼠则100%死亡。研究人员证实BMPs激活了其同源受体(BMPRs),并触发了从人类GBMs分离出的细胞Smad信号级联放大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了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上调了神经分化标记物的表达,但细胞活性未受影响。

  • 标签: 骨形成蛋白 起始细胞 脑肿瘤 人类 人胶质瘤细胞 人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目的用显微技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瘤,砬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对34例儿童髓平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2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5.9%,获随该列,临床治愈24例,着状改善6例,5年生存率为50%。结论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术后辅以放疗。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肿瘤继发癫癎病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致癎脑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类型、癫癎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结果引起癫癎发作的儿童脑肿瘤主要来源于额叶和颞叶,而顶叶、枕叶、岛叶相对少见(P〈0.05)。病理类型以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见,其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额叶肿瘤主要引起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颞叶肿瘤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头皮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或尖-慢波。手术方式以肿瘤全切加致癎灶切除为主,术后随访3~15个月,治愈32例,肿瘤复发4例,死亡2例。术后癫癎控制达到EngelⅠ级28例,EngelⅡ~Ⅳ级8例。结论儿童继发性癫癎发作的脑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治疗策略应早期行肿瘤加致癎灶切除手术,临床预后较好。

  • 标签: 癫癎 脑肿瘤 儿童
  • 简介:由卫生部和全国妇联主办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10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启动。今后,山西陕西吕梁山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武陵山区、云南滇西边境山区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0个县6月龄~2岁的婴幼儿,将获得免费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即营养包),以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央财政将提供专项补助经费。这是医改针对儿童的又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生扶贫项目。

  • 标签: 儿童营养 试点项目 贫困地区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全国妇联 营养补充
  • 简介: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涉及到多种疾病,这些对于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中医虽没有涉及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病名,但在有关文献中对此类疾病有所描述,尤其是其中外治阻塞的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中医古文献中对于呼吸类疾病的描述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 标签: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医学
  • 简介: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双能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与闭塞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行DE-CTA检查的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例,在DE—CTA检查前或后1d至1月内行DSA检查。依据Fischer分段法将颈内动脉分为6段,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头颈部DE—CTA图像质量,对于DE—CTA不显示为闭塞,以及评分≥3分的血管节段进行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比较DE—CTA与DS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2例患者384段血管,除去闭塞血管19段及带支架血管4段,对361段血管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显示评分≥3分血管344段(95%),1分血管17段;DE—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节段数分别为322、10、12及19。DS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节段数328、8、8及19。DE—CTA与DSA评价不一致血管6段.DE—CTA显示的狭窄程度均大于DSA。结论DE.CTA能较好去除骨骼与钙化对颈内动脉的影响,与DSA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颈内动脉 双能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大瓣减压加血管通道建立的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4例经CT、MRI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12cm×15cm大瓣减压加明胶海绵支架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20例存活,4例死亡。7例早期手术者均存活。结论大瓣减压加血管通道的建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效果更好。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 血管通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