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辨别能力差。目的为将ESRS评分改良成新的卒中风险评分(SRS)以提高ESRS评分区别能力,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验证。方法SRS评分由ESRS评分增加心房颤动、高血糖、入院时血压≥140/90mmHg、颈动脉成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量改良而成。C-统计值(C—statistics)代表各评分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评分不同危险组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结果SRS评分对30d、90d、180d和1年内卒中复发均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38,0.619,0.626,0.615)。虽然ESRS评分对30d和1年内卒中复发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17,0.608),但对90d和180d内卒中复发预测差(C—statistics分别为0.583,0.572)。由SRS和ESRS评估为危险组的患者有类似的1年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17.0%,15.5%)(P〉0.05),而低危组1年复发风险相同(8.2%)。结论SRS评分对缺血性卒中后早中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适度预测能力,SRS评分对有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患者区别能力较ESRS评分稍高。缺皿陛卒中后风险预测仍需进一步可靠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及时对患者心理特点作出临床判断,并及时给予心理矫正及对脑卒中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1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Hopkin's症状清单进行心理问题调查,根据评定结果,分为心理问题组(A组)与心理活动正常组(B组)两组均对入院时及30天时采用ADL评定、欧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ESS)及病残程度分级,对两组的恢复转归进行比较.结果5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心理问题为多样性,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Hopkin's症状清单是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一个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医疗指导意义.并且有效的心理治疗,对脑卒中的预后有明显改善意义.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初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905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和500例正常对照,计算各组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测定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初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是对照组的3倍;伴代谢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80.75%)所占比例显著超过出血性卒中,CRP和FIB(均P〈0.05)均明显高于同组不伴MS的患者及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凝血纤溶系统、炎症等方面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的意义。方法对1091例北京市户籍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方法,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四位可变的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此四种危险因素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2.0%、45.7%、28.7%和17.3%。吸烟(10.6%)、饮酒(12.6%)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占较大比例。在1091例参与者中,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455例(41.7%)内膜中层增厚、326例(29.9%)单发斑块、324例(29.7%)多发斑块和90例(8.2%)颈动脉狭窄。结论①社区脑卒中筛查能够了解本辖区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隋况,为高危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②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种社区筛查的方法是筛检脑卒中高危人群可行有效的方法,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06月30日南京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有效病例为529例,最长随访天数为1282d。随访中再入院患者为210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再入院风险在30d为6.8%,在90d为12.7%,在180d为18.9%,在360d为27.8%,720d为39.9%。最常见的再入院原因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等。在COX比例危险模型中,脑卒中病史(P=0.04),急性感染史(P=0.02),血脂异常史(P=0.04)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以上因素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的几率非常高,脑卒中复发和各种并发症成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容易忽视或不易戒除的因素,如血脂,吸烟等,对患者再入院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情况以及比较LOTCA与MMSE量表评定的效能。方法采用MMSE、LOTCA量表评定93例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脑卒中后患者MMSE量表评定显示左、右侧脑损伤在地点定向、近事记忆力、语言理解、句子书写、图形描绘等分项中存在差异(P<0.01)。LOTCA量表评定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定向力、知觉功能、模仿模拟能力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P<0.01),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视觉空间觉、视运动组织及LOTCA量表讦定等评分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意念运动性失用、物体失认、注意力障碍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中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后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袅现不一,LOTCA量表评定较MMSE量表评定更适合于脑行为功能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日常活动与脑卒中诱因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中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9例脑卒中发病时(前)状态,将病例分为出血性卒中(CHVD)与缺血性卒中(CIVD)两组.CHVD445例,CIVD434例.对前10种常见诱因分别排位,并对两组间相同诱因作卡方检验.结果76.6%的CHVD与57.6%CIVD存在明确的诱因.前10位常见的诱因,在CHVD组中依次为:睡眠10.6%,大小便9.2%,玩麻将8.8%,进食5.2%,做家务4.7%,轻体力劳动4.0%,洗澡3.4%,重体力劳动3.1%,看电视2.9%,饮酒2.2%;在CIVD中排位为:睡眠21.2%,做家务4.1%,玩麻将2.8%,大小便2.3%,进食2.1%,看电视1.6%,重体力劳动1.4%,穿表1.4%,洗澡1.2%,饮酒1.2%.两组相比,睡眠、玩麻将与洗澡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进食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玩麻将时发生CHVD患者组中74.4%有高血压病史;而在睡眠中发生的CIVD患者组中73.9%有高血压病史.结论许多日常活动可能成为脑卒中的诱因,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玩麻将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脑卒中预警.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双侧治疗组加用双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单侧电刺激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双侧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1);FMA、MBI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侧电刺激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方法根据能否安全进食将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进食组(A组)和管饲组(B组),后者又分为持续营养液组(B1组)和分次普通流质饮食组(B2组).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Glasgow昏迷评分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分别测量上臂周径(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其正常值由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人获得;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将以上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个月后评估Barthel生活指数(BI).结果60例健康人的MC、TSF和MAMC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4.99~30.55)cm、(13.29~16.25)mm和(20.83~25.45)cm.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3个躯体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入院时和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48%和24.6%,两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龄、入院时营养不良和吞咽困难是2周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8[95%CI为(1.01~1.16)]、7.64[95%CI为(0.94~61.86)]和4.38[95%CI为(1.94~16.09)].入院时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3个月后BI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0.78[95%CI为(0.66~0.92)]和1.71[95%CI为(1.56~1.91)].营养支持后,A组患者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B1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B2组除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A组BI分别高于B1组与B2组,B1组患者的BI高于B2组患者.A组3个月内无死亡,B1组和B2组3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10.0%和29.4%,但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低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常有营养不良,并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恶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持续肠内滴注营养液可能是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