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囊膜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资料病例1男性,65岁。因右侧鼻腔流臭脓涕8个月,门诊以"右全组鼻窦炎"收入院。2年前因鼻咽癌(T3N1M0)行60Co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剂量为70Gy。CT扫描显示: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图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右侧全组鼻窦炎,拟行鼻内镜手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全组鼻窦炎 上颌窦内侧壁 放射治疗 筛窦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efficacyofnon-buckledvitrectomywithclassicalendotamponadeagentsinthetreatmentofprimaryretinaldetachment(RD)complicatedbyinferiorbreaksand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hathy(PVR).METHODS:Aretrospective,consecutiveandcaseseriesstudyof40patientswithinferiorbreakRDandPVR≥C1wasconducted.Allpatientsunderwentastandard3-port20-gaugeparsplanavitrectomy(PPV)withgasorsiliconeoiltamponadewithoutsupplementaryscleralbuckling.Thevitreousandallproliferativemembranewerecompletelyremoved,andretinectomywasperformedwhennecessary.Themeanfollow-upwas12.5months.Theprimaryandfinalanatomicsuccessrate,visualacuityandcomplicationswererecordedandanalyzed.RESULTS:Primaryanatomicsuccessratewasachievedin35of40eyes(87.5%)andthefinalanatomicsuccessratewas100%.ThemostcommoncauseofredetachmentwasrecurrentPVR.The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atfinalfollow-upwasimprovedin34eyes(85%),remainedstablein1eye(2.5%),andworsenedin5eyes(12.5%).Themeanvisualacuityatfinalfollow-upwasimprovedsignificantly(P=0.000).CONCLUSION:ThisretrospectivestudyprovidesevidencethatvitrectomywithoutscleralbucklingseemedtobeaneffectivetreatmentforinferiorbreakRDwithPVR.Withcompleteremovalofvitreousandproliferativemembranesandtimingofretinectomy,theinferiorbreakswhichcomplicatedwithPVRcouldbeclosedsuccessfullywithoutadditionalscleralbuckling.

  • 标签: RETINAL DETACHMENT INFERIOR RETINAL BREAK PROLIFERATIVE
  • 简介:目的观察18例声门癌(T1~3NoMo)患者行部喉切除术后喉形态及发音情况。方法在喉癌完整切除选用几种不同修补方法:1.皮瓣法;2.双蒂肌软骨膜瓣法;3.单蒂肌新声带成形法;4.甲状软骨双蒂肌软骨膜瓣法。结果两种方法能较好地重建喉的形态及恢复良好的发音功能,甲状软骨双蒂肌软骨膜瓣法新成形的声带是一垂直平面,其僵硬度不妨碍健侧声带振动,能产生接近正常的声音。结论两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喉癌 喉切除术 发音
  • 简介: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术,个别病例辅以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时间7~48(平均10.2)mo。结果: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成功90眼(95%),视力由术前的4.03±0.42到术后的矫正视力4.58±0.33。结论:首选个体化巩膜扣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够用最小量的手术、最小的创伤,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较好的视功能。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孔源性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7例视网膜脱离1wk内合并有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巩膜扣术,观察视网膜平复情况及术后3mo矫正视力。结果:7例患者视网膜平复,术后3mo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对部分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术,既解除了自内障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妨碍,又顺利完成了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巩膜扣带术 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探讨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发性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段葡萄膜炎反应、发性白内障。结论: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能有效降低发性白内障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后囊膜撕开 前段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 简介:Nd:YAG激光是一项简易有效的发性白内障治疗手段,人们对于其各类并发症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和研究。但Nd:YAG激光治疗发性自内障导致黄斑裂孔这一并发症临床十分罕见,现将我院Nd:YAG激光治疗发性白内障导致黄斑裂孔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ND:YAG激光治疗 后发性白内障 激光治疗术 黄斑裂孔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角膜形态的变化,评估角膜塑形镜治疗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134例134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平均年龄10.66±1.79岁,均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3、6、12、18、24mo检查视力、眼轴和角膜地形图。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镜3、6、12、18、24mo的光学区偏瞳孔中心距离分别为0.84±0.45、0.77±0.40、0.79±0.41、0.78±0.41、0.79±0.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7,P=0.319)。戴镜24mo平均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为0.79±0.35mm,眼轴增长均值为0.32±0.30mm。戴镜24mo平均偏中心距离轻度(<0.5mm)、中度(0.5~1.0mm)、重度(>1.0mm)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45±0.34、0.32±0.28、0.23±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P=0.024)。戴镜的平均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经线性回归分析,其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F=7.246,P=0.008),线性回归方程Y=0.478-0.194X。戴镜24mo,18眼有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1.18±0.36mm;116眼无重影,其偏中心距离均值0.73±0.31mm,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1)。结论:光学区偏中心距离在角膜塑形镜治疗3mo趋于稳定,且对控制近视的效果和视觉质量有影响。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眼轴
  • 简介:目的分析Nd:YAG激光行囊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后不同类型发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与术后并发症。方法对白内障复明手术后,109例(109眼)发性白内障依据囊昆浊形态分为:A组Elschnig珍珠样小体型46例(46眼),B组纤维化型63例(63眼)。采用十字形切开法或开罐式切开法进行激光囊膜切开术,比较两组激光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激光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激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两组内激光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激光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改善(P〈0.05);A组术后眼压升高和房水闪辉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Nd:YAG激光是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后不同类型发障的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激光术后并发症与发性白内障类型有关。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体 ND YAG激光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以往认为光感受器细胞最常见的损害方式是坏死和凋亡,而坏死性凋亡作为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自噬是促进细胞生存的重要代谢机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是目前研究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文章甚少,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尚未明确。本文就坏死性凋亡和自噬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机制和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坏死性凋亡 自噬
  • 简介:交通动脉瘤通常指颈内动脉-交通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在我国的颅内动脉瘤中所占的比率居第一位。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发病前无明显先兆、起病急、症状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重视颅内动脉瘤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其破裂出血的根本途径。动眼神经自脑干发出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首诊眼科 颅内动脉瘤 致残率高 早期症状
  • 简介: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防治发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除去或破坏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实验研究许多细胞毒药以及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和纤维化药物可以预防发障,但目前临床上还没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方法。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碘酊烧灼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收的20例(2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施以碘酊烧灼并行羊膜移植术,术后全身及局部氟康唑应用。结果随访3-12个月。其中17眼角膜溃疡愈合,视力有所提高;2眼角膜溃疡愈合形成角膜瘢痕,视力降低;3眼角膜溃疡未能愈合建议行角膜移植术。结论碘酊烧灼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应用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且经济方便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碘酊 羊膜移植 氟康唑 角膜溃疡
  • 简介: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FS-LASIK组)66眼和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简称SMILE组)66眼,术中SMILE组角膜帽厚度和FS-LASIK组术中角膜瓣厚度都设置为110μm。分别于术前、术后3、6mo利用Pentacam测量患者角膜表面高度,观察对比其术前术后的角膜表面高度的变化量。结果:术后6mo,FS-LASIK组角膜表面高度为6.47±1.65mm,显著高于术前5.20±1.32mm。SMILE组角膜表面高度为6.40±1.33mm,显著高于术前5.18±1.2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FS-LASIK组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29±1.28mm)与SMILE组(1.22±0.89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膜表面前突,表面高度值增加;FS-LASIK相较于SMILE,术后早期角膜表面变化量略大,但无明显的临床差别,SMILE术后角膜表面形态稳定性相对略好。

  • 标签: 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基质透镜取出 PENTACAM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
  • 简介:目的研究C-MYC蛋白表达在雏鸡耳蜗毛细胞庆大霉素损伤再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MYC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雏鸡内耳基底乳头庆大霉素损伤修复1、3、7、14、21和28天时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损伤修复的早期,C-MYC蛋白首先在基底乳头的部分支持细胞中高水平表达,随后腔面细胞亦有明显表达,修复第七天时,C-MYC蛋白在基底乳头中表达水平达高峰。结论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可能与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 标签: 毛细胞 再生 C-MYC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囊膜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囊膜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囊膜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目的:分析眼压控制稳定的晚期青光眼术后1a内在不同血压段时视野进展情况。方法:记录晚期青光眼眼压正常患者的舒张期血压及眼压值,并分别做视野检查,通过AGIS评分法判断病程的进展。结果:随访1a,各试验组平均随访眼压值比较无差异;各组视野受损进展率有差异,血压偏低组视野受损进展比较快。结论:低血压是晚期青光眼病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晚期青光眼患者如舒张期血压过低,视野有恶化趋势。

  • 标签: 青光眼 舒张期血压 视野
  • 简介:目的:报道眼内抗生素注药成功治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感染性眼内炎1例。方法:病例报道。结果:患者1例在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被培养证实并发感染性眼内炎,发病90多小时后进行了玻璃体腔内联合抗生素注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能够有效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黄斑水肿,但患者应该被密切随访以警惕非感染性或细菌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 标签: 眼内炎 玻璃体腔内注射 曲安奈德
  • 简介: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CLE),娩核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的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囊膜存在,84%的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体囊膜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囊膜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囊膜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囊膜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囊袋,囊膜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