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原发性开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药物、手术或激光等方式降低眼压,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对治疗后眼压的控制、病情的缓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影响眼压和POAG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有饮酒、吸烟、运动、肥胖和饮用咖啡、茶等。本文主要就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给眼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给患者提供生活指导。

  • 标签: 生活方式 眼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总结4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行该手术治疗的45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叉神经痛37例;舌咽神经痛3例;半面痉挛4例;桥小脑胆脂瘤1例.术前检查异常的有:心电图12例,占26.67%;胸部X线6例,占13.3%;颅脑CT2例,占4.44%,高血压病9例,占20%;糖尿病5例,占11.1%;肝功能异常3例,占6.67%;白细胞低2例,占4.44%;血小板减少2例,占4.44%.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2~9年,症状无复发.结论老年患者虽然体质较弱,检查结果异常多,但只要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异常,提高手术技巧,老年患者完全能够耐受此类手术并顺利康复.

  • 标签: 乙状窦后进路 桥小脑角手术 围手术期 处理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白内障伴原发性闭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白内障伴原发性闭型青光眼31例(36眼),进行手术处理,复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Trab+IOL)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两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包括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0个月~12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术后在随访期内均能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P值均〈0.05,前房深度两组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房角两组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二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不同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加深前房和视力提高等优势可考虑作为白内障伴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等变化。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加宽。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作为闭型青光眼的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残余慢性闭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回顾性观察超声乳化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的慢性闭型青光眼15例(15只眼)。测量日眼压曲线后给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1周、4周、8周时测量日眼压曲线,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幅度。结果用药前平均眼压峰值(23.83±3.74)mmHg(1mmHg=0.133kPa),用药1周后眼压峰值平均为(15.25±3.71)mmHg,眼压下降幅度36.0%,眼压峰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1周眼压波动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眼压控制平稳,未见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是治疗超声乳化术后残余慢性闭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药物。(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7-228)

  • 标签: 曲伏前列素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青光眼 闭角型
  • 简介:目的: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lasertrabeculoplasty,SLT)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观察。方法:原发性开型青光眼80例160眼,蓝黄视野检查未见明显损害或轻度损害,眼压〉30mmHg者20例40眼,眼压〈30mmHg者60例120眼。使用倍频Q开关,波长532nm,Nd∶YAG激光,照射180°-360°小梁网,光斑400nm,脉宽3μs,能量设置0.3-1.0mJ。光斑点数50-80点,术后1d;1wk;1,3,6mo测眼压。结果:对于眼压在〉30mmHg的POAG患者眼压控制不理想。眼压〈30mmHg的POAG患者效果明显。结论:SLT的降眼压效果,虽然针对性较强,适宜患者人群窄,但给POAG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希望。

  • 标签: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
  • 简介:我科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77例(77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0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共77例(79眼,晶状体核硬度在Ⅳ级以上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未包括在本组资料中)。超声乳化组32例(32眼),小切15组45例(47眼)。其中男性23例(23眼),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疗效比较 治疗 眼合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巩膜病变的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巩膜病变患者的病史、相关检查和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并发巩膜病变,其中2例发生角膜溃疡,分别为真菌性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所致;1例患者胬肉病灶切除位置烧灼引起巩膜变薄、溶解;1例患者术后发生巩膜病变,检查发现免疫指标升高;1例患者术后发生角膜脓肿,检查发现结膜囊G+杆菌阳性;1例患者有高血压,脑梗塞,术后发生角膜溃疡.结论单纯胬肉切除、术中烧灼过度、全身抵抗力下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不规范用药、术后护理不当,是翼状胬肉并发巩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注重全身因素影响、加强术后眼部卫生护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时复查治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并发症 翼状胬肉 切除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对闭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闭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组,降眼压效果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23),通过χ^2检验可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结论超声乳化可显著改善闭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视力
  • 简介: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晚期闭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中晚期闭型青光眼的患者86例(94眼)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5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8例(42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3.85%,明显低于B组30.95%(P〈0.05)。随访12个月,A组功能性滤泡占84.62%,较B组功能性滤泡66.67%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A组手术成功率92.31%,较B组69.05%为高(P〈0.05),矫正视力〉0.05的眼数A组为65.38%,明显好于B组30.95%(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闭型青光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31例(46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在21mmHg以下,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 简介:我科采用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emulsificationandintraocutarlensimplantation,PHACO+IOL)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8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合并治疗闭型青光眼患者84例(106眼),其中男性33例,女性51例;年龄50~78岁,平均(65.8±5.6)岁。急性发作就诊者52例(均为单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闭角型青光眼 合并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吸除
  • 简介:目的参照眼球解剖参数,观察4种术式治疗APACG急性发作后的临床效果,研究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APACG急性发作期的患者,48例53眼。根据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和眼球参数(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作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条件分别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白联合手术、单纯白内障手术、激光虹膜周切术,观察术后眼压(非接触性)、BCVA、房角改变、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青白联合手术后眼压水平低于其他术式。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单纯白内障手术提高最明显。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青白联合手术和单纯白内障手术加深显著。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青白联合手术术后滤过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有短眼轴、晶状体相对比较厚的APACG患者,白内障手术指针可适当扩大,倡议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时联合行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更好,同时提高视力,短期内避免二次手术。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青白联合手术 激光虹膜周切术 晶状体厚度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使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诊断为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患者47例68眼,使用前节OCT进行眼前节的测量,点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比较房角开放距离(AOD)和小梁下-虹膜空间面积(TISA)等监测指标。结果:在上方的房角中,点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AOD无显著差异(P〉0.05),TISA差异显著(P〈0.05),在下方的房角中,点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各项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对较窄的房角可以起到开放房角,改善小梁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前节OCT 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 房角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6月至2014年9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6眼),男910年例(眼),女1416眼),年龄50-81岁,平均(66.51±7.12)岁。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的急性闭型青光眼,前房角粘连〈1/2例(/圆周。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个月最佳矫正视力≥.5者20眼(76.9%);术前平均眼压(20.60±3.9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2.05±3.62)mmHg,术前与术后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0房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cellcomplex,GCC)厚度对慢性原发性闭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的诊断价值,研究其和平均视野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早期CPACG患者21例38眼,疑似青光眼(suspectedglaucoma,SG)患者25例46眼和正常对照25例49眼进行SD-OCT检查,测量平均及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和GCC厚度,分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视野MD的相关性。结果:CPACG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正常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SG组比较,平均及上方(P〈0.01)、下方(P〈0.05)RNFL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和各象限GCC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PACG组RNFL(r=0.65)、GCC(r=0.72)均与MD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RNFL厚度和GCC厚度对早期CPACG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临床价值,GCC厚度的临床意义可能更佳。

  • 标签: OCT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RNFL厚度 GCC厚度 平均视野缺损
  • 简介:目的分析前房穿刺术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眼压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1例22眼急性闭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压后,采取表麻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术放液,观察眼压控制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眼压均≥50mmHg,所有患者经穿刺放液后,症状缓解,眼压下降,平均为21.5mmHg,视力提高,角膜水肿及睫状充血明显好转,8例患眼术后次日复查眼压复上升,于原穿刺切口再放液,眼压控制后予以相应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前房穿刺术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有效方法,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少,为急性闭型青光眼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5例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3月-12月的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5.6±5.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1.2±6.8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大多数病例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能较好地控制眼压,避免了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