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食用菌—杏鲍菇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为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试验法。结果杏鲍菇提取液1次性ig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且呈现很好的量效关系;杏鲍菇提取液对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引起的胃肠推进抑制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胃肠推进亢进没有明显拮抗作用(P>0.05)。结论杏鲍菇提取液有加强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功效。

  • 标签: 杏鲍菇 小鼠 小肠推进功能 实验 小肠推进亢进
  • 简介:目的探究诊断与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抽取58例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3例行单纯肠缝合,5例行肠修补造瘘,15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2例行脾切除,6例行肝修补,8例行肠系膜修补。治愈56例(96.55%),病亡2例。结论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时,行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和及时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小肠破裂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我院近10年来共完成小肠折叠术138例,其中92例行外固定术(系膜缝合法26例,肠壁缝合法43例,系膜贯穿缝合法23例),46例行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中有6例发生术后肠绞窄而再次手术。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绞窄 缝合法 术后 小肠 外固定术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x2检验(Fl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人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〇.〇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CT B超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输尿管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组和输尿管组,每组63例。输尿管组患者给予全麻下输尿管碎石取石术治疗,腹腔组患者给予全麻下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输尿管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腹腔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腹腔组,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均能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而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 简介:1概况。遗尿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夜间甚至白天尿湿床铺,并且每周超过两次,连续半年以上。偶尔夜间尿床,持续时间短,不是遗尿。

  • 标签: 遗尿症 儿童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右下腹疼痛2个月于2009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部位于麦氏点附近,呈持续性。在院外多次行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行抗炎治疗20余天,效果不佳,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

  • 标签: 小肠恶性淋巴瘤 误诊
  • 作者: 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长沙医学院龙迁艳伍汉钦李嘉慧刘香唐友志曾令红脐带是由羊膜包裹的体蒂和卵黄囊逐渐形成,正常脐带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1]。它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动脉由胚胎期尿囊动脉演变而成[2]目前对于SUA的发生机制尚未达到统一的标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一条尿囊动脉闭锁或发育不良所致。单脐动脉在单胎活产婴儿发生率为0.46%,多胎妊娠中为0.8%,SUA合并畸形系与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畸形的新生儿中为6.1-11.3%。据文献报告13-三体和18-三体较易受累,最常见为18-三体综合征[3],而21-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很少出现单脐动脉。在伴有单脐动脉的多数非整倍体胎儿,超声可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此时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气囊压力指示器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女性100例,年龄45~66岁,体重51~75kg。子宫全切除术,全身麻醉,每组50例,均使用普通型一次性管4号喉罩,观察喉罩气囊置入前的充气量,调节气囊压力次数、置入时间、咽痛、囊压力指示器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手术时间(P>0.05)。两组喉罩置入成功率A组97%,B组96%(P>0.05)。调节气囊压力次数A组2±2次,B组0.6±1次(P>0.05)。置入时间A组52±12秒,B组21±4秒(P<0.05);咽痛A组3例,B组2例(P>0.05)。B组置入LMA时红区抽气者23例,黄区需充气者4例,绿区无需者23例。结论喉罩气囊指示器的临床应用证实一次成功率较高,密封严并发症少,操作比囊压观察简便,准确性较高。

  • 标签: 麻醉 喉罩 指示器 囊压
  • 简介: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易滑脱、易于会阴清洁、固定简单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中有时会出现气囊不能抽空而导致拔管困难。本文通过对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气囊扩张术 拔管困难 问题解决
  • 简介: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团圆、幸福、健康一直是人们几千年来不变的追求,在阖家团圆共度佳节的大好时光中,家人的继康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老人们对年轻人最多的叮咛不外乎“多穿衣服、一定要穿秋裤啊”。子孙们对老一辈也常会嘱咐“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受伤,要减少外出”。穿不穿秋裤?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冬季容易受伤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 标签: 冬季 骨伤 预防 诊疗 受伤
  • 简介:引言在日本、中国、韩国等东亚地域,2型糖尿病的显着增加正倍受重视。在日本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一直未曾减少,因此而致失明、人工透析的病例很多。此次演讲,有关日本的糖尿病患者的现况,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治疗、胰岛素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2型糖尿病 日本 诊疗 糖尿病患 胰岛素治疗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调查样本,对所有患儿治疗方式进行整理,统计患儿治疗效果,针对治疗后病情改善不佳且平均住院时间超过7天的患儿进行调查,明确疾病治疗影响因素。结果:85例患者中痊愈者58例、病情改善19例,治疗无效者8例,无效率为9.41%,有效率为90.59%。轻症组患儿口腔溃疡、反复发热、嗜睡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血糖超过10mmol/L、呕吐、首次注射免疫球蛋白无效、肠道病毒71型感染比例以及患儿体温峰值、发热时间与重症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腹泻、心电图异常以及干扰素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整体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中要合理使用免疫球蛋白。

  • 标签: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重症 用药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机体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无法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癌症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50-60%,虽然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不均衡,所以癌痛治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患者在癌痛治疗时镇痛不足,仍在忍受病痛的折磨;临床医生对止痛药物了解少,缺少使用经验,开始重视个体化治疗,但缺乏可供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需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疼痛治疗的原则。

  • 标签: 慢性疼痛,疾病,癌痛
  • 简介:赵阿姨最近被诊断出了高血压病,医生给她开具的化验中,有一项是血脂化验。为什么高血压患者也要查血脂呢?这是因为高血压多数都因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就是血脂异常。尽早化验血脂,不但可尽早遏制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还可尽早预防冠心病、脑卒中,所以检查血脂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如何看懂血脂化验的这些指标呢?

  • 标签: 血脂化验单 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 血脂异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33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均在诊疗过程中运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总结应用成效。 结果:33例患者中, 5例确诊为新冠肺炎, 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余 27例为阴性病例,继续隔离观察,确诊者经及时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患者转为重症或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时间( 15.64±2.47) d,患者出院时对诊疗总体满意度的评分为( 94.67±2.64)分。 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临床的开展,使得患者在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时,获得了多学科专业化治疗与指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对于强化治疗成效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新型冠状肺炎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肠梗阻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21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5例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本次小肠梗阻疾病诊断参考,合理展开多层螺旋CT扫描操作,对采用多层螺旋CT完成小肠梗阻程度以及部位诊断情况加以分析,对其病因准确率展开临床探讨。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55例小肠梗阻患者完成多层螺旋CT诊断后,属于回肠梗阻患者31例,属于空肠梗阻患者18例,属于十二指肠梗阻患者6例;通过临床手术证实,54例患者诊断正确,达到98.18%(54/55)的诊断准确率。就小肠梗阻程度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后发现,55例患者中,属于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17例,属于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18例。通过临床手术证实,53例患者诊断正确,达到96.36%(53/55)的诊断准确率;对小肠梗阻原因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后发现,55例患者中,肿瘤患者10例,炎症患者6例,肠扭转患者2例,肠粘连患者34例,腹外疝患者3例;无外伤性小肠梗阻、先天性小肠梗阻以及血运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通过手术证实,55例患者中,肿瘤患者10例,炎症患者5例,肠扭转患者1例,肠粘连患者35例,腹外疝患者2例,先天性小肠梗阻患者2例;无血运性小肠梗阻以及外伤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结论:临床针对小肠梗阻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期间,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的有效应用,可就小肠梗阻程度以及位置进行明确诊断,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小肠梗阻手术治疗发挥的指导价值显著,可促进小肠梗阻患者诊治水平的显著提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梗阻 手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