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经口双气囊小肠镜(DBE)对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进行疗效鉴定。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肠减压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经口DBE治疗,随后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经口双气囊小肠镜对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简介: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又称黑斑-息肉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200000[1],LKB1/STK11为PJS的主要相关致病基因。PJS的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病及口唇、手指、足趾等部位,黏膜与皮肤的色素沉着为主要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S)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例既往接受DBS和MDC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BS方式,2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不典型小肠梗阻患者;安全性方面,1例经口进镜患者诉咽部疼痛轻度,1例经肛进镜患者出现便血。采用MDCTE方式,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被检测出有阳性表现。未出现不良事件。对于采用MDCTE检测未出现阳性表现的4例患者,进一步采用DBE检查,发现,其中2例小肠梗阻并黏膜水肿,2例为小肠瘢痕狭窄。结论针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MDCTE是良好的筛查手段,DBE是良好的确诊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以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症,探究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异常出血而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患者,所选病例都施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回顾探讨其检查流程中的相应护理工作。结果72例患者都顺利地完成了本次检查,且没有较严重的不适反应出现。消化道异常出血的探查原因情况为共检出62例阳性病例,占86.11%(62/72),包含小肠病变47例、上消化道异常出血10例、结肠病变5例。结论借助双气囊型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异常出血患者施行检查时,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以提升小肠检查的总体效果。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气囊小肠镜的护理配合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目的:双气囊小肠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后恢复的快慢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配合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来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护理配合程度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年龄范围在25-75岁之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分析影响护理配合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时长、医师经验等。结果:结果表明,护理配合良好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配合度不佳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双气囊小肠镜的护理配合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护理配合程度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针对影响护理配合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气囊辅助小肠镜(BAE)下狭窄切开术(EST)治疗空回肠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诊断为空回肠良性狭窄,且因无药物治疗机会或药物治疗无效行BAE下深部小肠EST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其中21例行EST治疗(EST组),2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分析患者的病因、随访时间,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男性比例和年龄)、即时技术成功率(EST后小肠镜镜身可通过的狭窄数占所有接受治疗的狭窄总数的百分比)、并发症(包括穿孔和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症状缓解率(完全缓解患者数与部分缓解患者数之和占患者总数的百分比)、累积无症状(行EST或外科手术后至末次随访仍未出现梗阻相关症状)生存率和累积无手术生存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aplan-Meier法。结果EST组和手术组患者狭窄的主要病因均为克罗恩病[分别占71.4%(15/21)和60.0%(12/20)],中位随访时间(范围)分别为12个月(6~46个月)和45个月(14~73个月)。EST组和手术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即时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7.1%(12/21)比65.0%(13/20)、(45.2±17.4)岁比(43.1±20.3)岁、95.3%(41/43)比100.0%(30/30)、26.9%(7/26)比10.0%(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T组因EST并发穿孔而手术的患者占9.5%(2/21),EST治疗后未再手术者占76.2%(16/21),EST组中位无症状生存时间为13.3个月。EST组与手术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缓解率比较[17/19比100.0%(2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症状缓解率均低于手术组同期[15/19比100.0%(20/20)、8/11比100.0%(2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7、0.037)。EST组和手术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累积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分别为66.0%比90.0%、61.0%比85.0%、54.0%比80.0%),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两组无症状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T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累积无手术生存率分别为90.0%、81.0%、73.0%,手术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累积无手术生存率均为100.0%。结论BAE下EST治疗空回肠良性狭窄技术上可行、安全性较好,短期内能有效缓解临床梗阻症状,避免或推迟外科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对接时间对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完成经口联合经肛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同日对接组与非同日对接组。比较两组患者小肠镜对接率、经口小肠镜时间、经肛小肠镜时间、对接总时间、不良事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纳入患者119例,除外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狭窄无法完成对接者23例,96例患者中,同日组对接率92.9%(39/42),非同日组对接率74.1%(40/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同日组与非同日组比较,经肛小肠镜时间[(35.59±23.29)min比(55.10±19.04)min,t=-4.080,P<0.001]、对接总时间[(89.10±27.82)min比(114.20±24.55)min,t=-4.254,P<0.001]、住院天数[(9.24±3.76)d比(11.76±4.41)d,t=-2.599,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口小肠镜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同一日对接方法可提高小肠镜对接率、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小肠憩室的临床特点,探讨气囊辅助内镜(balloon-assistedenteroscopy,BAE)对于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2月—2014年7月空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行BAE检查确诊的小肠憩室53例,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变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情况、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BAE确诊十二指肠水平部近空肠段憩室8例(15.09%),Meckel憩室29例(54.72%),其他空回肠憩室16例(30.19%),多发憩室5例,单发憩室48例。临床表现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6.79%(46/53),腹痛、腹泻发生率为26.42%(14/53),贫血发生率为88.68%(47/53)。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BAE对小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对指导选择气囊辅助小肠镜进镜途径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2003年9月—2015年3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gastrointestinalbleeding,OGIB)行气囊辅助小肠镜(balloonassistedenteroscopy,BAE)检查的22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进镜途径的不同,分为经口进镜组和经肛进镜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BAE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结果接受BAE检查的222例OGIB患者中,130例发现病变,病变总检出率为58.56%(130/222)。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以黑便为主者,尤其首次大便为柏油样黑便者选择经口进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肛进镜;而以暗红色血便或鲜血便为主者,经肛进镜较经口进镜病变检出率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GIB患者行BAE检查前,依据大便颜色改变情况选择进镜途径,可有效提高单侧进镜发现小肠出血病变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在幼儿期出现症状,儿童腹腔空间相对成人小,有更高的肠套叠风险。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小肠病变方法,但还需确定其预防性息肉切除治疗对PJS幼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2018—2020年间被确诊为PJS的6例患儿(中位年龄10.6岁)资料,发现患儿中进行DBE治疗14次,其中3例患儿经DBE治疗成功解除肠套叠。切除的套叠息肉的大小分别为50 mm×60 mm,40 mm×35 mm,50 mm×40 mm。所有患儿在DBE治疗后,与息肉相关的症状(腹部疼痛、肠套叠和阻塞)得到缓解。手术过程中未发现出血或穿孔等直接并发症,且随访未见肠套叠复发。可见,DBE息肉切除术治疗PJS引起的肠套叠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8~2012.01年6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平均就诊时间20.3月,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部隐痛、不适17例,下消化道出血26例,肠梗阻10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套叠2例、可扪及的腹部包块8例、术中常规探查意外发现2例;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分别行超声检查、CT检查、双气囊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它们的检查覆盖率分别是35.82%(24/67)、52.24%(35/67)、22.39%(15/67)、29.85%(20/67);阳性检出率分别是41.76%(10/24)、77.14%(27/35)、33.33%(5/15)、60%(12/20);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是30%(3/10)、81.48%(22/27)、60%(3/5)、50%(6/12);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是20%(2/10)、66.67%(18/27)、100%(5/5)、41.67%(5/12);24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38例行限期手术;根治手术49例,姑息性手术13例,其余5例腹因肿瘤体积过大边界不清或腹腔多发种植转移无法手术经超声定位活检定性后服用格列卫治疗;6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CD117阳性62例(92.54%);高危险度(35/47)接受格列卫治疗;中危险度(0/10)及低危险度(0/10)均未接受格列卫治疗。2006.08随访至2012.01接受格列卫治疗的30例术后高危患者无一例复发均达到完全缓解;未接受格列卫治疗的12例术后高危患者中10位复发,复发率83.3%,其中8位复发的高危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均部分缓解;其余未经格列为治疗的2例患者死于复发;未经手术的5例高危患者经格列为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未接受格列卫治疗的中、低危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小肠间质瘤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CT是发现小肠间质瘤的重要且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术及格列卫分子靶向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无痛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羟考酮联合丙泊酚组(B组)。记录围术期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观察术中反应,记录操作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记录术毕清醒后5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两组在各时点生命体征、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满意度等无统计学差异。丙泊酚的总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术毕VAS评分优于A组(P<0.05)。A组出现术中体动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中呼吸抑制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可安全和有效地应用于无痛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并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气囊辅助小肠镜(BAE)分期随访治疗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小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9年9月多次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并行BAE监测和治疗小肠息肉的PJS患者资料,观察BAE分期随访治疗次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进行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BAE随访治疗次数与每次切除小肠息肉数量和最大径的关系。结果共165例PJS患者入组,男98例,女67例,首次就诊平均年龄为(22.5±9.4)岁。165例PJS患者共进行664例次BAE手术,每例患者接受BAE手术的次数、随访治疗次数分别为(4.0±1.8)次和(2.8±1.1)次,接受2、3、4、5、6、7、8、9、10、11次BAE手术的患者分别有26、52、35、28、12、4、2、2、2、2例,接受2、3、4、5、6、7次BAE分期随访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65、76、30、12、4、4例。第1~5次BAE随访治疗期间每例患者内镜下切除小肠息肉数量分别为7.0枚(2.0枚,11.0枚)、4.0枚(2.0枚,10.0枚)、3.0枚(1.0枚,8.5枚)、5.5枚(1.8枚,10.3枚)、3.0枚(2.0枚,6.8枚),切除小肠息肉的最大径分别为4.5 cm(3.0 cm,6.0 cm)、3.0 cm(1.5 cm,4.0 cm)、2.0 cm(1.5 cm,3.0 cm)、3.0 cm(2.5 cm,4.0 cm)、2.5 cm(1.5 cm,4.0 cm)。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AE随访治疗次数与每次切除小肠息肉的数量和最大径均呈负相关(rs=-0.141,P=0.003;rs=-0.400,P<0.01)。BAE切除小肠息肉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21/664),61.9%(13/21)的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随访期间PJS合并肠套叠26例,其中20例(76.9%)经BAE切除小肠息肉治疗后肠套叠消失,共13例患者因肠套叠(6例)或息肉最大径较大堵塞肠腔(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BAE分期随访治疗PJS小肠息肉安全、有效,可减少PJS小肠息肉数量,缩小息肉最大径,并能预防和治疗小肠息肉相关并发症,有效减少PJS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