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该实验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句生态系统实验站地区,连续放牧、间隔放牧和未放牧三种放牧类型的草地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测定,初步得出土壤全氮含量不仅受土壤类型、气候等的影响,更受放牧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放牧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为土壤肥力评价及合理放牧等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高寒草甸 放牧类型 全氮含量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刈割时间、水分含量、切短长度及青贮密度4个不同青贮条件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天然牧草青贮的条件.通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将天然牧草青贮30天后,测定其pH值、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采用费氏(Flieg)评分法,利用乳酸、乙酸、丁酸为基础进行评分,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的发酵品质情况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天然牧草青贮发酵品质存在差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刈割时间〉含水量〉切短长度〉青贮密度.最终确定草甸草原天然牧草青贮最适条件是含水量为60~70%,刈割时间为7月下旬,切短长度为1~3cm,密度为450~500kg·m-3,该工艺水平下天然牧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最佳.

  • 标签: 天然牧草 青贮条件 正交试验 发酵品质
  • 简介:文章分析了连续围栏封育对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高寒草甸草地植物鲜重、可食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p≤0.05),而放牧地的莎草科牧草鲜重和不可食牧草鲜重较围栏封育样地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围栏封育样地的植被盖度、株高较放牧样地分别显著增加了16.67%和147.92%(P≤0.05).封育5a的草地产草量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了10.86%,围栏封育后,莎草科牧草鲜重、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要显著高于放牧样地.可见,封育措施利于高寒草甸植被的恢复,应积极推广封育措施.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围栏封育 高寒草甸
  • 简介: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对设置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增温和氮素添加交互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与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植物群落和物种盖度、高度、密度、频度和多样性。旨在为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盖度,仅冷蒿物种的盖度在施氮肥和增温间有显著性差异;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的盖度。施氮肥显著降低无芒隐子草物种平均高度,而增温和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对蒙古葱物种的平均高度有显著性差异。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物种的密度。施氮肥显著降低冷蒿频度(P〈0.05);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频度(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增温 施氮肥 植物群落
  • 简介:为了快速恢复退化天然打草场的生产力,提高牧草产量,在锡盟乌拉盖管理区选择2处退化天然打草场样地,设置不同施肥水平进行草地培育试验示范。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样地监测结果显示:(1)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整体上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施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2)5kg/亩、10kg/亩和15kg/亩3个施肥处理,10kg/亩施肥处理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3)施肥可以抑制狼毒的生长而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且各样地单位面积的干物质,施肥处理的狼毒占比均低于对照,优势植物和其它植物占比明显高于对照。

  • 标签: 退化天然打草场 草地培育 施肥
  • 简介:为了研究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压扁和未压扁二种处理方法,在田间自然晾晒条件下,分别在刈割后和含水量为50%、40%、30%、20%时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压扁处理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处理(P〈0.05),水分散失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压扁处理显著降低苜蓿叶片的损失(P〈0.05);含水量为50%、40%、30%、20%时,压扁处理苜蓿干草的粗蛋白、总消化营养物质、无氮浸出物、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压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未压扁处理,说明压扁处理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干燥速度,降低叶片损失,改善干草的营养品质。

  • 标签: 紫花苜蓿 压扁 干草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 简介:1绪言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生物体内生物合成的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4氮化合物群中互相变换的重要中间物质.此外,植物中的ALA是从谷氨酸到被称作C5经路的3阶段反应合成的.

  • 标签: 乙酰丙酸草坪 氨基乙酰丙酸 生长影响
  • 简介:蒙古莸为马鞭草科莸属的一种旱生灌木,具有药用、观赏、提取芳香油等较高的经济价值,抗性强,可用于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容器育苗作为当前广泛应用的苗木生产技术,采用容器育苗对于加快蒙古莸繁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基质和沙土作为原料,研究基质和沙土不同配比对蒙古莸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为经济、适用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基质和沙土不同的配比对蒙古莸的苗高度、地径和生物量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沙土比例的增加,蒙古莸高度、地径和生物量随之降低。但处理1、处理2、处理3间的高度与生物量生长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1与处理3间地径间有显著地差异,由此可知处理2和处理3为较理想的沙土与基质配比比例。

  • 标签: 配土 育苗 蒙古莸 容器苗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的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的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 简介:研究了苜蓿霜霉病对苜蓿生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霜霉病明显影响苜蓿的生理和生物学性状,感染苜蓿霜霉病的苜蓿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其株高下降(10.40%~36.50%)、鲜重下降(18.61~64.55%)、分枝数下降(4.92%~36.87%)、生殖枝数下降(17.90%~86.15%)、花序数下降(17.75%~87.50%)、水分含量下降(7.48%~43.02%)、叶绿素含量下降(28.42%~68.63%).

  • 标签: 苜蓿 霜霉病 生长
  • 简介:近年来,山西地区苜蓿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我国山西地区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金皇后"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Cv.GoldenEmpress)为试验材料,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太原综合实验站为试验地点,通过随机区组实验对不同留茬高度的苜蓿进行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分析测定,确定当地适宜的留茬高度。结果表明:(1)苜蓿刈割不同留茬高度下,得出留茬高度为5~8cm时,其RFV和苜蓿草产量的值均较高,其经济价值最大;(2)苜蓿刈割不同留茬高度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影响,随着留茬高度的下降,蛋白质含量随之下降,其产量却增加;(3)苜蓿刈割不同留茬高度对苜蓿的茎叶比有影响,随着苜蓿留茬高度的降低,其茎叶比逐步增大。

  • 标签: 苜蓿 留茬高度 产量 品质
  • 简介:本试验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电导率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禾草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材料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作为简便评价禾草抗旱性强弱的鉴定指标,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细茎冰草〉老芒麦。

  • 标签: 干旱胁迫 禾本科牧草 叶绿素荧光
  • 简介: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从放牧强度、放牧时期和频率、放牧制度等角度对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主要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草地-动物界面展开,放牧强度、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等是对草地影响的主要方面,对其进行综述,试图从草地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角度来判断放牧强度、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等,从而实现草地合理利用的目的.通过该综述,初步确定中度放牧强度、春季适当推迟放牧以及划区轮牧等,可使草地保持较高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

  • 标签: 放牧 强度 时间 制度
  • 简介:以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冷蒿植株为供试材料,在花期内测定不同居群冷蒿营养枝、生殖枝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发育过程锡林浩特市与鄂托克旗冷蒿中IAA、A9.BA、GA3含量变化均差异显著。其中三者的浓度关系为:GA3〉IAA〉ABA。两试验区进入花期内源ABA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可以确定其对冷蒿而言是促进成花的激素。IAA与GA3进入花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表明二者对于成花具有抑制作用。内源激素比例分析表明,两试验区ABA/IAA和ABA/GA3比值进入花期呈上升的趋势,到盛开期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降低,反映出激素的平衡对于其成花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冷蒿 内源激素 成花机理
  • 简介:为了探讨天然草地牧草优势种对天然草地牧草青贮发酵品质与养分动态的影响,通过单贮优势种,来探讨优势种对天然草地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测定天然草地五种优势牧草发酵品质(pH值、有机酸)和对其营养成分分析(干物质、可溶性糖、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确认其优势种牧草在混合草群中的重要性。优势种牧草对混合草群的影响力的大小为:羊草、猪毛蒿、贝加尔针茅、黄花苜蓿、马蔺。

  • 标签: 天然草地牧草 优势种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综合评价
  • 简介:2014年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N)、磷肥(P)、有机肥(A)配施对该地区产草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最高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15g/m~2)+磷肥(22.5g/m~2)+有机肥(1500g/m~2);(2)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以N_3P_2A_3组合最优;牧草粗灰分最优组合为N_4P_2A_2;牧草粗脂肪含量最优组合为N_4P_3A_1;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为N_3P_2A_3;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优组合均为N_3P_4A_3。本试验所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不同施肥种类和水平之间直观比较结果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该地区植物营养与氮肥、磷肥、有机肥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有待今后深入探讨。

  • 标签: 荒漠草地 施肥 营养成分 产量
  • 简介: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进行了土壤养分和植物碳氮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年重牧下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K(全年零放牧)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含量与其他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放牧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没有显著影响。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最高。群落全氮含量在全年重牧区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群落C、P含量,其中CK处理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土壤养分 群落碳氮磷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施N比施P更有利于多叶老芒麦叶面积的增加、叶片干物质的积累,且施N后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比施P的高,而N、P合施后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以N10+P10效果更优,播种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两年的年均鲜草产量可达7844.55kg/hm2,种子产量可达1500.45kg/hm2.

  • 标签: 施肥 多叶老芒麦 产量
  • 简介:试验于2014年7月末至8月初,基于土壤样线调查法,研究割草与放牧利用对大针茅+羊草(Stipagrandis+Leymuschinensis)草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测定的指标有土壤全碳、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与pH值等,目的是比较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在0-5cm土层里割草场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场(P〈0.05);土壤全氮和全碳在0-30cm各土层中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草地中无明显的差距,而有效氮在0-5cm土层,放牧场的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高出10.27mg/kg;在0-5cm与5-10cm土层中,放牧场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但有效磷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30cm土层中的pH值,放牧场的显著高于割草场的pH值(P〈0.05)。

  • 标签: 割草场 放牧场 土壤全效养分 土壤速效养分
  • 简介:以常用的两种苔草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及不同的配比,以及基质中添加保水剂和缓释肥对苔草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中草炭:松针1∶1,保水剂浓度5kg/m~3,缓释肥浓度为7.5kg/m~3时,两种苔草的株高较高,分蘖也较多,生存率高,抗逆性表现较好。

  • 标签: 苔草 基质 株高 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