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12月5日,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会——2006年亚洲焊割展(简称"广州机博会")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成都奥力焊研行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此次展会的主要协办方,组团参加了此次盛会。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华南焊接厂商,熟悉华南焊接市场,以便更好地做好行业服务工作,公司组织人员拜访了深圳东山和、广州阿比泰克、广州松兴、广州三田、佛山奥菲达等多家企业。通过参观与交流,我们领略了这些企业的风采,分享了他们的成就,更了解了华南地区焊接企业的现状。

  • 标签: 行业发展 华南地区 广州 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公司 焊接行业
  • 简介:采用吸附饱和EDTA的活性炭作为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的粒子电极,多次使用后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其再生。通过对吸附饱和EDTA的活性炭和多次电解使用后的活性炭的红外光谱谱图的分析得出,EDTA被活性炭吸附后产生甘氨酸H2NCH2COOH,通过N—H键生成一种永久性占据活性炭活性点的非催化活性缔合物,导致其催化活性消失,降解效率下降。采用电解方法使活性炭再生,得出活性炭的最佳活化条件为:电流100~300mA,溶液电导率1.39mS/cm,pH值6.0~8.0,电解1h可以使活性炭恢复活性,电解后有机物的残余TOC浓度低于10mg/L(初始浓度为200mg/L)。

  • 标签: 活性炭 电化学再生 三维电极 EDTA
  • 简介:0前言化学镀镍磷是不用外来电流,借氧化还原作用在金属制件的表面上沉积一层Ni-P的方法。化学镀镍磷合金按溶液的pH值可以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酸性化学镀Ni-P工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镀镍工艺,化学镀镍工艺因为镀层均匀、亮度好、耐蚀性及耐磨性优良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酸性化学镀镍,镀液PH在4.3 ̄5.2,采用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除了镍离子被还原以外,次磷酸根本身也会被吸附氢原子还原为磷,因而形成Ni-P合金镀层。

  • 标签: 化学镀镍磷合金 酸性化学镀镍 合金工艺 氧化还原作用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NI
  • 简介: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AF1410钢试样表面在只涂有1层H06-076环氧底漆状态下的腐蚀情况。试验过程采用了加速环境谱。结果表明:AF1410材料在只涂1层H06-076环氧底漆的情况下其抗腐蚀性能较差,尤其在拐角处封漆不好,介质容易从拐角处进入漆层与基体交界面,引起基体材料腐蚀。EIS方法可提前表征有机涂层涂覆下的金属腐蚀行为并评估有机涂层的防护性能。EIS中0.1Hz处的阻抗模值与10Hz处的相位角变化规律一致。

  • 标签: AF1410 H06-076环氧底漆 加速环境谱 有机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
  • 简介:据日本《半导体产业新闻报》报道,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下属以生产基板材料为主的特殊功能材料事业部在2013年销售额达556亿日元(约合5.69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全年营业利润额为33亿日元。其中在2013年的上半期(4~9月)为33亿日元,下半期(2013年4月~2014年3月)为8亿日元。

  • 标签: 日本三菱 基板材料 BT树脂 化学 瓦斯 增益
  • 简介:埋地管道的长期防腐特性与防腐涂层起到阻挡水和盐分等腐蚀剂的能力有关联。另一方面,为了承受使用中产生的应力,防腐层需要与钢管底材有良好的附着力,甚至在高温潮湿的恶劣环境下,也需要如此。就熔结环氧粉末(FBE)涂层而言,由于这种防腐层的憎水特性以及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依然能够维持高玻璃化温度的能力,所以,已经证实它具有防止钢管腐蚀的良好屏障性能。为了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维持熔结环氧粉末(FBE)涂层与钢管底材良好的附着力,钢管表面的预处理是成功的关键。的确,通常建议采用铬酸盐或者磷酸盐类产品,对钢管表面进行化学预处理。本文介绍一种适合熔结环氧粉末(FBE)涂层的新型钢管表面预处理工艺,即正在申请专利权的SILPIPE“硅烷化学处理工艺,它既适合单层熔结环氧粉末(FBE)涂层,也适合3LPE或者3LPP这样多层聚烯烃防腐系统中的熔结环氧粉末(FBE)底漆。这种新型工艺采用了无溶剂无毒性的产品实施非树脂型化学处理。本文以熔结环氧粉末(FBE)涂层热水浸泡试验后的附着力性能,以及抗阴极剥离性能证实了这种新型表面预处理工艺的优点。

  • 标签: 熔结环氧粉末涂层 硅烷化学处理工艺 热水浸泡试验 抗阴极剥离性能
  • 简介:本文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检测了304不锈钢在6.0%(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的点蚀行为。通过电化学噪声的时、频域分析和电化学噪声信号的统计分析以及相应的腐蚀形貌,研究了蚀点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浸泡初期噪声电阻Rn在较高水平波动,试样处于钝化状态;浸泡4~14h为点蚀诱导期,Rn开始降低,峭度和不对称度增大,出现明显的噪声峰,试样表面业稳态点蚀形核,生成的亚稳态点再钝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未发现蚀点;浸泡14~32h为亚稳态点蚀向稳态点蚀过渡期;浸泡22h后,观察到电位噪声突然下降后不再恢复,功率密度(PSD)图低频区出现白噪声水平,亚稳态蚀点发展成为稳态的蚀点,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小而浅的蚀点;浸泡32~48h后材料处于稳定的点蚀阶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口径较大且较深的蚀点。

  • 标签: 304不锈钢 点蚀 电化学噪声
  • 简介:在油田采油工程中,油井套管应割缝变成有缝隙的筛管,以保证油气流的畅通。但是割缝筛管的缝隙很小,极易被堵塞,特别是石油伴生水,对套管产生腐蚀而出现锈膜,会堵塞筛管的缝隙,直接影响采收率。为此采用电化学保护中的镁合金牺牲阳极法保护技术,以提高油气开采的最佳经济技术效益。本文就着重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方法及阳极护屏的制作等。

  • 标签: 筛管 牺牲阳极 阳极护屏 防腐蚀 防堵塞 电化学保护
  • 简介:提供一种新颖简单的银微米线的湿化学制备方法。在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把硫酸亚铁溶液逐渐滴加到含有柠檬酸的硝酸银溶液中,合成银微晶体。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银微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微晶体主要由大量的银微米线组成;银微晶体的形态与反应温度有很强的联系;当硝酸银浓度降低时,银微米线的长度和直径都逐渐增大,且较低的硝酸银浓度不利于生成更多的银微米线。降低硫酸亚铁浓度时也出现类似的结果。柠檬酸的用量对银微晶体的微观形态有很大的影响。根据银微米线的形成机理,推断柠檬酸在Oswald熟化形成银微米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银微米线 硫酸亚铁 柠檬酸 湿化学法
  • 简介: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四方相BiOCuS的电子结构、化学键和弹性性质。能带结构显示,BiOCuS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为0.503eV;态密度和分态密度的结果表明,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来自Cu-3d态。布居分析表明,BiOCuS中的化学键具有以离子性为主的混合离子-共价特征。计算得到四方相BiOCuS的晶格参数、体模量、剪切模量和单晶的弹性常数,由此导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结果表明,BiOCuS是力学稳定的,且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 标签: BiOCuS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化学键 弹性性质
  • 简介:通过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使一种Al-Mn-Fe-Si合金获得了不同固溶液和不同尺寸及数量的弥散析出相,包括铸造态,一种富含高密度、细小、弥散相的状态,另外一种状态则仅有少量、相对粗大的弥散相。采用EBSD技术系统研究冷轧后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以及初始组织状态对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晶粒形貌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结晶动力学、最终微观组织和织构由加工条件和合金的初始组织和固溶度决定。高密度弥散析出相阻止形核,显著阻碍软化过程,最终得到粗大的狭长晶粒以及P和ND-rotatedcube织构。在没有预先存在的细小、稠密的弥散相并且在退火过程中弥散相析出数量很少的时候则能更快完成再结晶并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晶以及显著的立方织构。

  • 标签: 铝合金 Al-Mn-Fe-Si合金 再结晶动力学 微量化学 析出相 再结晶织构
  • 简介:研究纯镁在1.0%NaCl中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其相应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探讨不同时间段EIS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腐蚀过程及相应的EIS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EIS由2个重叠的容抗弧组成,相应的极化电阻及电荷转移电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而腐蚀速率则降低。而后,EIS图谱上出现2个容易辨认的容抗弧,电荷转移电阻及腐蚀速率基本保持稳定。长时间浸泡后,EIS图谱中低频部分出现感抗成分,电荷转移电阻降低,而腐蚀速率增加。EIS分形维数与材料表面形貌直接相关,将是分析腐蚀形貌极有用的工具。

  • 标签: 纯镁 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EIS) 分形维数
  • 简介:静压法合成的单晶人造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微粉,就品种,技术条件,包装,杂质检验,抗压强度测定方法,粒度组成等有关问题,已经建立了国家标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取的金刚石膜因出现的时间短还未建立起有关标准。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方法有热丝法,微波法和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三类,本文就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的自支撑人造金刚石膜标准的制定中应考虑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 标签: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膜 标准 制定 静压法
  • 简介: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Ni-P、Ni-Mo-P单镀层以及与其成分相同的Ni-P/Ni-Mo-P双镀层。采用纳米压痕法和AFM分析测量镀层表面和截面的残余应力,并用电化学法评估镀层在10%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以获得镀层残余应力与腐蚀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P单镀层和Ni-P/Ni-Mo-P双镀层表现为残余压应力,分别为241和206MPa;Ni-Mo-P单镀层呈现出257MPa的残余拉应力。残余压应力阻止镀层中孔洞的生长,保护镀层的完整性。Ni-P/Ni-Mo-P双镀层比它们的单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此外,镀层的应力状态影响其腐蚀形式。

  • 标签: 化学沉积 Ni-P/Ni-Mo-P双镀层 残余应力 纳米压痕法 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