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法有其自身的语用及结构意义,是语言得以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创新性语言表达的源泉。本文的研究表明,语法还可以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改变构中某一词项的意义、词性或语法功能,产生绝无仅有的语言表达,而且还能确保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说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创新成为可能,这充分表明语法在语言运用上的起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具有基因性质的作用。

  • 标签: 语法构式 创新表达 特殊语境 动补结构 基因
  • 简介:“A就A在P”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但并不是所有以“A就A在P”形式出现的格式都能叫做“”。文章分析该义,能够出现在中的A和P的句法形式,以及的传信功能,认为它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双强调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主观性 传信
  • 简介:Goldberg(1995,2006)认为双及物表达XintendstocauseYtoreceiveZbyV-ing,但是,抽象名词不涉及物品归属的转移,英语中的“负给予”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达“取得”义的双及物句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相反,把双及物的意义确定为“损益关系”的表达,一方的“损”对应另一方的“益”,一方的“益”对应另一方的“损”,就能对所有的双及物句进行统一的无差别的分析,使双及物在理论上更具有连贯性。对二价动词的语义和结构压制,以及对英汉语际差异的分析,都证明了认定双向损益关系作为意义的合理性。

  • 标签: 双及物构式 构式语法 Goldberg
  • 简介:文章主要基于语法的原理,在考察汉语"A死我了"和"把我A死了"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提炼两种义,分析它们和相关的承继关系。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和的区分以及句式研究和研究对变换分析的不同认识。文章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明确研究和句式研究在理念和方法的差异,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原则,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 标签: “A死我了” “把我A死了” 构式 承继 句式 变换
  • 简介:由武汉大学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三峡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协办的“言语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28日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内地、澳门、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土耳其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论文提要60余篇。

  • 标签: 言语义 言语表达 言语应用 “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简介:普林斯顿大学汉语教学秉承和发展了赵元任先生开创的汉语训练法及明德学院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对汉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不成文的规范和要求,优秀汉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基本形成了“激情派”和“温婉派”两大风格类型.文章选取普林斯顿大学“温婉派”典型、三年级优秀教师兼课程主任的录音录像,对优秀教师课堂体态语和副言语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高校优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风格与特色.

  • 标签: 普林斯顿大学 优秀汉语教师 非言语行为 体态语 副言语
  • 简介:言语行为的动因看交际语句主观意思的表达朱达秋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说话写作也就是在进行某种行为。所谓交际,就是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一种活动,即言语活动。交际的最小单位是语句,一个语句体现一个言语行为。现代语义学认为,句子的语义是由各种不同的成素组...

  • 标签: 言语行为 动因 交际语 直接解释法 说写 言语动词
  • 简介:基于语法理论,本文认为领格宾语的基本意义是“S以VO的方式对N施加影响”,派生意义是“N致使VO这一动作或行为发生,S是其直接受影响者”。能构成领格宾语的动词要符合领格宾语整体高及物性的特征,并且N与O之间不存在领属关系。领格宾语具有主观处置性、信息完备性、简洁性的表达特点。

  • 标签: 领格宾语 构式 及物性
  • 简介:文章从"没VP之前"中VP所属的不同动词事件类型的角度入手,探究了"没VP之前"和"VP之前"能否互换的条件和限制。指出当VP由动作动词充当时,可换用为肯定式,当VP由状态动词和表结果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时,不宜换为肯定式,两种格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语用义。同时指出,在"没VP之前"中,"没"不仅不是多余成分,而且是语用焦点,"之前"所表示的"时间顺序义"的语义特征虚化,"条件情况"义凸显,"之前"的语义正在发生语法化。

  • 标签: 之前 语法化 语用
  • 简介:在对语块分析研究时把作为起始点,从整体到部分先切入语义结构部分,考虑语义成分之间的组构关系,通过象征连接进入句法形式结构来给句法成分和句法关系进行定位,这是激进语法的基本思路,用来点击地分析英语习语一例和汉语简单动结式的原型,似乎比传统的语言学方法更进一步。

  • 标签: 整体与部分 语义组构 象征连接 语块 激进构式语法
  • 简介:语法学者对“HOME空间”(如gohome)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受传统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副词;另一种受生成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光杆名词”或“轻名词”,中存在“虚位介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探讨HOME的形成机制,认为home是路径-背景合并型的卫星语,是语言内在的语法机制(词汇化、标记性)和人类的认知规律(典型范畴、认知突显、经济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广义的“运动动词+空间名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 标签: HOME构式 词汇化 标记性 认知机制
  • 简介:要摆脱印欧语的束缚,这是汉语语法学界一直以来的想法。可是,怎么摆脱?摆脱的切入点应选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本文认为要摆脱的主要不是以什么为语法单位的问题,而是句法分析研究思路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看法,本文提出并结合实例全面地阐释了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法——语块分析法,以作为对传统句法分析法的补充。

  • 标签: 句法分析 构式 语块 构式语块分析法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百科知识语义观和自主/依存联结理论,提出“称说”义的双及物可以通过自主/依存成分的联结实现给予意。自主成分之间也存在语义关系的结合,其结合能够进一步说明“称说”义双及物中的类名词和专有名词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进入的。

  • 标签: 百科观 自主/依存联结 &ldquo 称说&rdquo 双及物构式
  • 简介:基于的动态观,可以将"连"看作表强调义的标记,动词拷贝型"连"字句"连V|都/也VP"因此而被重新分析为"连|V都/也VP"。该的前项动词与后项动词在认知上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分别与总括扫描与次第扫描相关。该由典型"连"字句和一般主谓句借助转喻"截搭"而成,表强调义的"V都/也VP"与其具有承继关系,是更为典型的

  • 标签: “连”字句 动词拷贝 构式 承继 截搭
  • 简介: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s)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从行为的角度探讨了语言的使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它在口语交际、文学人物分析、语法解释、句法分析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它对英语教学大纲的目标、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方面的启示。

  • 标签: 言语行为理论 外语教学
  • 简介:“精讲多练”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缺乏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细则要求,长期陷于“讲多练少”“以讲代练”的境地。本文基于多年对中美高校汉语课堂的观察,运用非言语交际理论,首次全面总结了由赵元任发起、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明德学院实施完善的美国高校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规范准则,提出教师有效降低话语量、提高学生开口率的八条非言语行为细则,并通过对普林斯顿大学“高亢激情型”汉语教师代表、二年级优秀教师兼课程主任的录音录像的分析,科学地揭示出初中级优秀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色与风格,从而揭示了汉语教师的语言操练课与语文讲解课的不同,为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和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指导。

  • 标签: 美国高校 国际汉语教师 非言语行为 个案研究
  • 简介:提要:汉俄称呼言语行为的社会性别语用对比分析表明,称呼语揭示了厚重的历史传承,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元素,体现了汉俄两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从中可以看到汉俄称呼语中的社会性别异同、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原型、语用特点及其成因,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汉俄社会性别语言的基本特征。

  • 标签: 汉俄语 称呼语 社会性别 语用对比
  • 简介:作为社会交际的要素,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随处可见,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密切关注。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流行以及互动假说等理论的提出,互动越来越成为二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非言语行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非言语行为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直到十几年前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对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研究,回顾了西方二语习得领域的非言语行为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 标签: 二语习得 教师非言语行为 学生非言语行为
  • 简介:本文基于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双及物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语法理论注重对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这不仅是语义层面的归纳,更是语用层面的概括。

  • 标签: 构式语法 双及物构式 理据 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