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伟大的诗人或作家,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为在他的心灵宇宙中涵纳着整个世界;同时,他也为世界所景仰、所包容.普希金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和作家.最近读到张铁夫先生主编的《普希金与中国》(岳麓书社2000年9月出版),对这一点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 标签: 普希金 诗人 作家 心灵 包容 民族
  • 简介:这其实是我构思的一部伟大小说的标题。这也是我没有十分把握就发动观察的第一位男作家。两个未遂的概念合成起来,是可以抵消一些幻灭感的吧。在《西湖》上发过一个小辑,七年前,在那个著名的“新锐”栏目。至于这个“双重观察”栏目,一开始我心下盘算这样子你写我,我写你,不要惹出事端来。不过按我图省事的习惯,实在不愿事事周全,避开什么撇清什么,制造什么成全什么,全由别人说了算。

  • 标签: 绅士 中国 概念合成 《西湖》 男作家 幻灭感
  • 简介:每每到冬,便想到春,想春的人便三千里河山心中走遍。走的走,留的留,二十八年都是这样乘着冬日的阳光冥思。

  • 标签: 中国梅
  • 简介:<正>中国香不张扬不呛鼻不浪漫,素雅内敛,像煞我们的传统审美,恬淡而深邃,袅然缥缈之际,承载得起一部沉甸甸的五千年中华历史!中国香,是以柔克刚的最好典范。腊梅香,水仙花

  • 标签: 中华历史 传统审美 对我说 我自己 清新活泼 上海话
  • 简介:2003年,韩国留学生李贞玉因为《还珠格格》在韩国的热播而慕名来到中国,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到如今成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在华十三年,李贞玉以对中国的挚爱之情积极融入这个庞大的汉语世界,从荣获2012年度中国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到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从漂泊不定到扎根于此,李贞玉诠释出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快速变革中一个外来者的体悟。《遇见中国》梳理的正是其与中国相遇的漫漫历程,个中诸多观感和思考,呈现出中韩文化碰撞的别样风貌。

  • 标签: 《还珠格格》 中韩 外来者 挚爱之情 历史学院 文化碰撞
  • 简介:2010年10月31日,历时6个月的上海世博会完美谢幕。此次的世博会可谓是前无古人,创下了很多个"之最"和"第一":报名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历届世博会之最;正式参展方的自建馆数量为历届之最;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和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公厕;世界上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会;世界上园区面积最大的世博会;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世博会……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上海世博会 磁场 2010年 国际组织 世界
  • 简介:老外也搞年终评比,场面相当混乱12月20日,在华留学的、来自欧美亚非的一群乌合之众——"国际纵队"的同学们在中国北京欢聚一堂,喜迎圣诞的来临。受"国纵高层"寻死寻活的委托,在众目睽睽之下,由我兔假狼威地来宣读——

  • 标签: 中国随笔
  • 简介:翘首星辰北斗尊,中华圆梦画图新。纵横捭阖臻强国,改革绸缪殷富民。驾驭乾坤鸿鹊志,涵容宇宙海空襟。红船破浪引航手,崛起神州设计人。

  • 标签: 中国梦 纵横捭阖 设计人
  • 简介:白酒是白酒,工作是工作,两者不可混淆。这是德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其智慧性很难让人反驳。在我65岁之前,我都一直努力遵守着这句箴言,也颇有成效。每天早上大约七点半,我便骑着自行车来到波恩大学汉学系。经过六小时的工作后,也就是下午一点半左右,我再次跃上自行车,跨越莱茵河,朝我在波恩郊区名叫霍尔茨拉尔镇的家前进。这期间,酒壶一直乖乖待在我的背包里,从未被拿出来过。因为各式各样的工作,比如编写中国文学史,给学生上课,处理汉学系的行政事务等,都要求我必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 标签: 中国酒 中国文学史 行政事务 自行车 智慧性 莱茵河
  • 简介:稻浪之中在平原,在山坡,在开过李花的峰间谷地,稻浪,是寂静黄金之奔涌。稻浪之中,潜藏水井和水井中晃动的月亮,潜藏笔直或蜿蜒的道路,潜藏升起炊烟的万千锅灶,以及,在夜晚彻底隐没又在黎明渐渐淡入的故乡和异乡。我所乘坐的,是那种在稻浪之中可以随时停车上下客的县乡班车。车子刚刚驶离一个嘈杂街镇。装满面粉的拖拉

  • 标签: 馄饨 饭店 月亮 灶台 嘈杂 太平洋
  • 简介:中国经典《礼记》中有一段关于古瑟的描述非常著名:“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这种特别的“遗音”(悠扬悦耳的乐曲),

  • 标签: 中国 幻象 《礼记》
  • 简介:百年不遇的便宜让我捡到了诸位呀诸位,我们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的。不要把犯错误的人一棍子打死嘛!前些日子,一个男生也不知道急着去办什么事情,一不留神踩着一个漂亮姐儿的脚。那漂亮姐儿顿时怒不可遏:"怎么回事呀你?慌着去捡炮仗哪!你的蹄子往

  • 标签: 中国随笔
  • 简介:"春碗"中国的春晚,规模空前,世界罕见。仅伴舞的,没有几百人拿不下来。演员多,蹭饭的嘴自然不会少,送盒饭的哥们儿,鞋底子都磨得露出脚丫子来,看来,这脚丫子也想出人头地呀。相比之下,类似于中国春晚的俄罗斯新年音乐会、蓝焰之夜等就显得寒酸了许多。原因主要是没人送盒饭,真是巧妇难做无人送饭之饭啊。美国的"春晚"我也欣赏了,还有德国的、奥地利的、意大利的,全不行。他们的演员只会干嚎,连个送水的都没有,还不如俄罗斯的呢。总之,还是中国的春晚最有品位、最有档次,据说盒饭的味道不错。

  • 标签: 中国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