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清末民初李之鼎撰有《宜秋馆诗话》(是书一卷,民国宜秋馆排印本,无刊刻年月,南京图书馆藏),多载近代诗坛轶事和作品。今翻阅之馀,得近代著名诗人沈曾植诗四首。《沈曾植集校注》(钱仲联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虽汇集沈氏诸本及诸本之外的佚诗,但也难免挂一漏万。现录此零章断篇,以期诗家之备。
简介:2008年5月29日下午,时值贾植芳先生“五七”之祭,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举行了一场追思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文学所、上海艺术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大学、
简介:本文对曹植的女性诗与意义进行了研究,曹植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和怨妇两种,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简介:沈曾植(1850-1922)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曾一度奉劝康有为“勿言政事,宜以金石陶谴”,而后康有为写成著名的碑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虽然沈曾植在书法实践方面碑帖并举,甚至碑刻经典无所不临,而且成就斐然,但是他仍然未为碑学所囿。而成为碑学最早的反叛者之一,积极为帖派书法张目,为民国碑帖融合书风的发展甚至近现代帖派书法发展作了理论上的铺垫。
简介:曹植是建安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他的王侯身份也让他备受瞩目,但后以争储失势几度欲为阶下囚,从此愁眉不展含恨而终。曹植卓越的才华与显赫的家世,使他成为历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在曹植词赋中的人物形象中,有怨而不怒的女性形象,也有立体多维的士子形象。曹植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呈现文化内蕴,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曹植词赋中人物形象来分析其文化内蕴。
简介:杜甫十分推崇景仰曹植,常以曹植自许或以曹植许人。曹植对杜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杜诗对曹植的学习和借鉴也是多方面的。杜甫学习和继承曹植并超越曹植,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简介:拂衣把酒,疏柳过风.初识卫青,是因为他有个叫卫子夫的姐姐;再识卫青,他已军功封侯,封邑万户,依旧于士卒有恩、遇士大夫有孔;又识卫青,他虽沙场几度出生入死,却依旧能#剑笑对风尘,俯仰无愧.
简介:魏晋风流应该是一种我们早巳错过而又求之不得的圆满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包含了道德风范、人物外貌、精神气质。
简介:
简介:他骤然意识到,世界上不存在什么魔力,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果,他终于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却是妻子和儿子的两条命换来的。
简介: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中,其关于曹氏父子的翻案性评价备受关注。近年来许多论者认为郭沫若替曹操翻案,是为了迎合当时政治需要甚至是毛泽东个人的喜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分析了郭沫若《论曹植》对曹植的全面否定以及对曹操、曹丕的肯定,重点探讨其替历史和历史人物翻案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与评价标准,证明这是郭沫若由来已久、一以贯之的思想观念与研究风格,时下的"迎合"论观点与实际不符;同时,本文对郭沫若评价曹植的思维角度与评价逻辑进行了剖析,认为其全盘否定曹植的观点与结论是不科学和不公正的。
简介:最近,有两个小伙同时追求欢欢。他们一个叫钟宁,一个叫王伟。欢欢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煞是苦恼。这天,欢欢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见证一个人的人品,吃一顿饭就知道了”。她不由得突发奇想:何不让两个追求者各自请她吃一顿饭?这样就能知道该选谁了。
简介:新编历史晋剧《甄洛女》采用全新的艺术视角重塑了甄洛、曹植、曹丕之间情感纠葛的历史故事。剧作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带有鲜明的“非丕是植”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至上”的伦理范式和求治型政治范式影响下士人怀才不遇的情感共鸣有着密切的关系。“非丕是植”叙事模式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与彰显。
简介:1922年,在周作人与陈独秀之间发生了一次论争。那一年的4月4日至9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次大会在北京的清华学校召开。会议召开之前,非基督教学生同,
简介:站起来走路,对于正常人来说,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可对于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我而言,站起来,成了全家人最大的希望和幸福。我的父母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生活条件艰苦,为了能让我站起来,全家老老小小全跟着"受罪"。13岁那年,我刚上初一。寒假,父母带我上昆明做截骨延长术,说到截骨延长术,简单的来讲,就是我患小儿麻痹的右腿比左腿短了7公分,通过手术,将右腿的胫腓骨截断,用骨外固定延长器固定,每天延长1毫米,直至达到手术预定的标准。
简介:1923年,陈三立的夫人俞明诗病故,接着,他的儿子、以绘画知名于世的陈衡恪(师曾)也一病不起,撒手而去。接连的丧妻丧子之痛,使七十老翁不堪忧伤,三个女儿很为他担心,送他杭州西湖边休养。1925年,他为夫人、儿子在杭州西湖畔的九溪十八涧、牌坊山下选定了墓址,而且准备自己将来也葬在西湖。他献给亡妻的挽联:
简介:远绍庄列植体晋唐──蒲松龄的艺术方法探源宋家庚关于蒲松龄的艺术方法问题,研究者众说纷坛,迄今还不能说是一个已经获得了统一认识的问题。建国以来,我们习惯于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艺术方法的论述来分析、评价中国古典文学。对于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套用现实...
简介:引言作为“火凤凰”丛书之一的《狱里狱外》是这样结尾的:我一生四次从监狱里走出来,都是处于风雨骤变的年代。一九三六年出狱,一年以后爆发了全面抗战;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二次出狱,正是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的翌日;一九四八年第三次出狱,一年以后国民党就在大陆垮台。
沈曾植诗辑补四则
贾植芳先生追思会在沪举行
曹植的女性诗与意义研究论述
碑学的反叛:沈曾植的帖学观
曹植词赋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蕴
诗看子建亲——论杜甫与曹植
开安青骨
美人骨——回到魏晋
乌骨城怀古
牛首骨诅咒
从郭沫若对曹植的评价说到替曹操翻案
爱的剑骨鱼
风吹乌骨城[组诗]
七块骨碴(组诗)
晋剧《甄洛女》“非丕是植”的文化成因
《周作人集外文》的一处误植及其他
藏在筒骨里的爱
陈三立埋骨西湖
远绍庄列 植体晋唐──蒲松龄的艺术方法探源
监狱叙事与人学话语——论贾植芳的文学创作